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海歸博士自殺源於學術圈憂人現實

http://www.CRNTT.com   2009-10-23 11:54:04  


浙大玉泉校区综合楼,9月17日凌晨,涂序新在11楼顶层跃下轻生
  中評社北京10月23日訊/紅網今天發表評論員夏餘才的文章“海歸博士自殺源於學術圈憂人現實”,作者認為,“當我們在扼腕嘆息一個生命的戛然而止時,我們又不能不反思,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名海歸博士踏上了不歸途?是職稱申報,還是校方承諾?作為局外人,我們無從得知。然而,不管哪種原因,我們都不能回避和逃避的是,我們需要為這名海歸生命的流逝而承擔一定的責任”。文章內容如下:

  9月17日,在浙江大學任講師的一名海歸博士留下6頁遺書後跳樓自殺。在跳樓前6天,他剛提交了申報副教授職稱的相關材料。網絡盛傳浙大曾經給該博士口頭承諾,但卻未能履行。(10月22日華商網)

  當我們在扼腕嘆息一個生命的戛然而止時,我們又不能不反思,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名海歸博士踏上了不歸途?是職稱申報,還是校方承諾?作為局外人,我們無從得知。然而,不管哪種原因,我們都不能回避和逃避的是,我們需要為這名海歸生命的流逝而承擔一定的責任。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曾經做過一次海外留學與歸國人員現狀的大調查,其結果顯示,不回國的留學生最大的顧慮是感覺時下國內是“人情社會,關係網複雜”。事實也似乎再次印證了他們的顧慮。在浙江大學自殺海歸博士的遺書里,他留下了這樣一段話:“在此時刻,我認為當初的決定下得是草率的,事後的發展完全沒有預計,感謝一些朋友事前的忠告。國內學術圈的現實:殘酷、無信、無情。雖然因我的自以為是而忽視。”

  正如浙大黨委宣傳部部長沈文華所說,適應環境有一個過程。為什麼許多海歸一回到國內就出現了“水土不服”?原因即在如此。因為國外的環境與國內的環境,特別是學術環境,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也誠如一位海歸坦言,在國外,圈子似乎只是在專業上形成的。可在國內就有所不同,不但有學術圈子,還有行政圈子,甚至學術圈和行政圈結合起來形成更複雜的圈子。

  事實是很多海歸並不懂得國內的人情和關係,也不願意將精力放在人情與關係的處理上。有人感嘆,怎麼有些在國外蠻有成就的人,一回到國內就難有作為呢?其原因亦在於此。據調查,有83.4%的留學生表示,特殊政策並非吸引他們回國的主因。看來即使政策最好,如果國內關係和人情的複雜程度是“庭院深深深幾許”的話,海外的留學生仍然會選擇不回來。

  既然我們要大力引進和吸收人才,就應該給他們提供一個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環境,而不至於讓他們在複雜的人情和關係網中沉浮,更不能讓他們倍感絕望,乃至有了輕生的念頭。海歸博士的自殺,以及他在遺書中所寫的話,不能不給我們再次敲響警鐘!而他的自殺,其後果也不僅僅喪失的是一位優秀的人才,更為嚴重的是還將會影響到更多身在海外渴望回國報效的留學生,使他們對回國抱有一種畏懼心理,並由此而阻止了他們踏上回國之途的腳步。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