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東亞合作:新一輪叫牌

http://www.CRNTT.com   2009-10-27 10:58:57  


東亞共同體不能處處以歐盟模式為規範
  中評社北京10月27日訊/本月21日到25日,東亞地區合作系列峰會在泰國召開。為期五天的系列峰會,猶如一場橋牌酣戰,場內外展開了充滿智慧的新一輪“叫牌”。

  第一財經發表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劉軍紅文章稱,實際上,自1997年“東盟首腦會議”特邀中日韓領導人與會、啟動“10+3”合作機制以來,東亞地區合作已經推進12年,早已完成了“叫牌期”。但美國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日趨明顯,東亞地區的力量關係悄然生變。美國、日本、東盟等在地區合作問題上再次迎來新一輪“叫牌期”。

  奧巴馬上台後,美國調整全球戰略,高調回歸東亞,強化跨太平洋秩序控制權和區域協調力。

  早在今年2月奧巴馬政權啟動伊始,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便歷訪東亞、踩點印尼;7月借參加東盟外長擴大會議之機,希拉里•克林頓再訪南亞、東南亞,並在泰國發表聲明,宣布加入《東南亞友好條約》,正面涉足地區合作,同時主張構建“美國—湄公河合作機制”,試圖用“密西西比河開發模式”套用“湄公河流域開發”。

  與此同時,今年春夏之交,日本麻生內閣為了主導亞洲市場,曾連續出台“亞洲經濟倍增計劃”、“東亞產業大動脈構想”和“亞歐十字路願景”。

  其中的“東亞產業大動脈”,正是以湄公河流域為基地、以日本主導的從越南經緬甸泰國,直抵印度沿海港口的兩條東西走廊為骨架。其戰略“節點”正在緬泰。鳩山上台後,延續前任政策,如期啟動了“日本—湄公河部長會議”機制,並擬召開“日本—湄公河首腦會議”。

  文章指出,希拉里“指點湄公河”,可謂直踩日本的“東亞產業大動脈”七寸。美日兩強率先展開了新一輪“叫牌”。

  近期,日本新任首相鳩山由紀夫在不同場合持續宣講“東亞共同體構想”,引起美國高度擔憂。比如,針對10月10日鳩山在中日韓三邊會上主張以中日韓為核心構建“東亞共同體”,美國稱這將加劇世界經濟的“集團化”,“打破中美戰略平衡”,決定通過與中國周邊各國展開雙邊合作方式,破解日本的“東亞共同體”。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