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官話改革也是一場宏大的民生工程

http://www.CRNTT.com   2009-10-27 10:49:04  


睢寧行政語言和行政行為改革動員會,會場大屏幕上出現發言倒計時
  中評社北京10月27日訊/《華商報》今天刊登評論員馬九器的文章“官話改革也是一場宏大的民生工程”,作者認為,“政策制定、公共服務、官民互動等等都是民主政治的表現形式,其間不可或缺的是文字傳達、話語表意,而實現這些就必須有一套共有、共享的語言體系為橋梁和基礎。…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話為民所懂,否則,官話和民間話語出現隔閡或鴻溝,就只能各說各話,仿佛鐵路的兩條軌道”。文章內容如下:

  從2008年開始,江蘇睢寧縣發起行政語言和行政行為改革,拿會議和幹部講話的套話、廢話“開刀”。日前,睢寧縣又發布有關此項改革的第五個文件 《關於會議講話強制終止制度的意見》,以連續下發紅頭文件的形式對“官話”進行制度化推動,在國內極為罕見。此次改革,用當地主政者們的話說,就是三個方面:話怎麼說、會怎麼開和事怎麼辦,尤其是行政語言,一定要好聽、好記、好用。(10月26日《中國青年報》)

  “官話”多指那些觀點正確但無實質性內容的空話套話大話假話,一句話:正確的廢話。官話如果只是自說自話,倒也無妨,可官話代表的是政府公權、公信、公共服務,是權力為公眾提供服務的必需工具,所以,官話往往不是自說自話,從政治邏輯而言,以“正確的廢話”為核心的官話,最終疏遠的是政府與民眾的關係、公權與民生福祉的距離。

  比如說睢寧縣批評的一些官話“樣板詞”: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嚴肅處理、有效措施、圓滿成功,就成為最先被改革的對象。

  “有關部門”到底是哪些部門?如果在政策執行領域濫用這樣的詞,很可能有了利益很多部門都成了“有關部門”,人人都想吃口唐僧肉,一旦沒利益,哪個部門都對“有關部門”退避三舍,生發七八個大蓋帽管不了一頭豬的弊病。

  “有效措施”到底是什麼措施?讓一個人受益也是有效,讓成千上萬人受益也是有效,模糊的話語、籠統的述說,往往給政策的執行留下無限廣闊的彈性空間,左右逢源、進退自如,自然催生出南郭先生來。

  這些空話、套話如果放在現實工作中,一定會讓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們列隊歡迎,你看,它們似乎包羅萬象,似乎永遠正確,就像一個筐,隨便摘點什麼菜都可以往里裝;這些空話、套話如果當做一道題,考考它們的真實含義,一定比托福比雅思還難,你想,誰能答出“高度重視”的程度究竟有多高?誰能答出 “嚴肅處理”的態度究竟有多嚴?誰能答出“圓滿成功”究竟有多圓?

  如果在一級政府一個部門,這套正確的廢話一旦形成固定的話語模式,那就可以想象出它給民眾帶來的疏離感和傷害性。民眾需要的是立竿見影的效果,可“官話”卻往往使出雲遮霧罩的太極推手;民眾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公共服務,可“官話”卻往往跳著淩空蹈虛的舞步;民眾需要的是明明白白的信息公開,可“官話”卻吞吞吐吐地放出煙霧;民眾需要的是平易近人平等以待的對話,可“官話”卻往往高高在上自言自語。

  語言也是一種生產力,是一種包含極大文化內涵的“軟力量”,可以說,政策制定、公共服務、官民互動等等都是民主政治的表現形式,其間不可或缺的是文字傳達、話語表意,而實現這些就必須有一套共有、共享的語言體系為橋梁和基礎。到什麼山唱什麼歌,看什麼菜下什麼飯,這些俗語所包含的真諦,其實和政治領域的道理相同,就是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話為民所懂,否則,官話和民間話語出現隔閡或鴻溝,就只能各說各話,仿佛鐵路的兩條軌道,又如鋼琴和鑼鼓,怎能交匯和諧,怎能讓公權、讓民主、讓公共服務完完全全、扎扎實實地與民之所求吻合?

  你說,那種大講特講正確廢話的官話系統要不要改革?那樣的官話改革是不是一場民生工程?睢寧的行政語言改革經驗是不是該推而廣之,越快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