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香港發展醫療產業 應健全軟件配套

http://www.CRNTT.com   2009-10-28 11:17:51  


香港若想發展醫療產業,就必須重新全面規劃。
  中評社香港10月28日訊/立法會議員(衛生服務界)李國麟博士今天在《文匯報》登出文章“發展醫療產業應健全軟件配套”。文章內容如下: 

  特首發表上任後第五份施政報告,綜觀整份報告筆者稍感欣喜的是報告內較實質地交代加強基層醫療服務和推動改革的方向及時間表。然而,對發展醫療產業的軟件配套上則有所保留。 

       做好人手規劃 加強服務監管 

  先談醫療產業,筆者多次強調醫護人員是發展醫療產業其中一項最重要的軟件,報告雖有提出加強培訓醫護人手,但只增加七十個醫生和約百個護士的學位學額,實在乏善足陳。政府在護理人手上一直欠缺指標及長遠規劃,護士人手不足問題嚴重,即使增加七百名護士亦未能應付現時公營醫療體系及社區的需求,更遑論配合發展醫療產業。更重要的是人手短缺直接影響護理質素,導致醫療事故頻生,所以政府必須作出全面及長遠的人手規劃,訂立指標,釐定合適的培訓學額,確保有足夠人才應付公、私醫療體系及整個社區所需,而又不會造成供過於求的局面,同時達至理想的護士病人及臨床督導比例,以提升護理質素。 

  另外,政府忽略了專職醫療人員在推動醫療產業亦扮演重要的角色,若要提供全面妥貼的醫療服務,各項專職醫療服務及人才亦是不可或缺的,故此,政府應關注這些專職醫療人才,例如物理治療師、脊醫、營養師等的培訓及發展。現時部分專職醫療團體,包括營養師、心理學家、聽力學家、言語治療師、義肢矯形師等,未有法定註冊制度來監管,以致市面上的有關服務質素良莠不齊,政府有責任盡快為這些輔助醫療訂立註冊制度,監管其服務質素。 

              積極考慮推行醫藥分家 

  與此同時,筆者樂見政府表示會於今年年底前完成現行藥物規管制度的檢討,承諾在需要時會提出修訂法例,以加強管制藥物供應,保障病人安全及公眾健康。不過,對於政府多年來未有回應我們建議推行醫藥分家的訴求,筆者深感失望。醫藥分家正正是另一有效達至藥物安全的途徑。因藥劑師有豐富且專業的藥物知識,由他們配藥可對醫生處方作出覆核,進一步確保處方及配藥的安全性。藥劑師除為病人配服適當的藥物外,同時為病人提供諮詢和教育,向病人詳細解釋藥物的藥性、效用、禁忌及服用時的注意事項,這絕對有助確保病人安全及公眾健康。因此,筆者再次呼籲政府應積極考慮推行醫藥分家。 

                落實基層醫療服務計劃 

  除此之外,今年施政報告承接上年度提出的基層醫療計劃,承諾在未來數年落實有關計劃,包括制訂基層醫療概念模式及臨床指引;建立及推廣《基層醫療指南》等,於明年公布有關策略文件進行諮詢,同時承諾成立“社區健康中心”,亦逐步落實一系列加強對長期病患者治理的基層醫療服務計劃,筆者對此表示歡迎,讓以社區為本的基層醫療計劃不只留於空談。 

  至於醫療融資問題,局方正研究制訂一個自願參與、包含保險及儲蓄成份的輔助融資方案,以及計劃撥備五百億作誘因鼓勵市民參與。若果成功吸引有能力負擔的市民參與,讓他們透過醫保獲得更多私營醫療服務選擇,同時騰出公營醫療服務空間予更有需要人士,便可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負擔。不過,政府在制定有關方案時,必須詳細考慮各種因素包括如何規範及監管,如何有效分攤風險,確保市民的血汗錢不會付諸流水,同時要讓市民清楚知悉所獲保障及需承擔的風險,教育市民如何選擇合適的醫保產品,否則無論政府怎樣推銷、利誘都難以成事。 

  最後,筆者期望政府能切實依照現時基層醫療計劃的發展藍圖,確保各項計劃能如期進行,真正落實以社區為本的基層醫療服務。另外,我們仍未看到政府為整個醫療體系的護理人手上作出恰當的規劃及配合,政府必須小心審視及計劃有關需求,在公私營市場之間取得平衡,確保即使將來發展醫療產業,公營醫療的護理質素維持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