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中國應擺脫國際貿易的依賴

http://www.CRNTT.com   2009-11-06 10:02:15  


中國經濟對國際貿易的依賴程度需要下調
  中評社北京11月6日訊/儘管上周四在杭州召開的中美商貿聯委會期間,中美彼此承諾不再出台新的貿易保護行動,但數日之後的10月30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即投票作出決定,對中國無縫鋼管進行反傾銷反補貼調查。雖然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與上周赴華的美國商務部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是不同的機構、不同的人馬,那些對中美貿易之間的摩擦能夠盡快降溫的希望,多少有中了冷槍的感覺。

  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表評論員郭凱文章稱,在今年餘下時間裡,奧巴馬政府主導的醫保改革計劃將在國會經歷最困難的攻堅期,這也許意味著對於美國存在的“對華經濟和貿易恐懼妄想症”,奧巴馬政府還很難站在自由貿易的立場上給予壓抑,儘管這對美國經濟中長期的“新工業化”目標,並沒有多少好處。值得一提的是,上周五中國商務部發布的《2010年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展望》的一些觀點,比如主要經濟體將優先解決國內就業、產業發展等問題、繼續出台各種貿易限制措施和保護措施等,則多少詮釋了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最近的選擇。

  雖然中國已經決定對產自美國、歐盟以及韓國的進口己二酸徵收最高達35%的懲罰性關稅,而且 幾乎可以預計今年餘下的時間乃至明年,中國和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和爭端會不停占據新聞報眼,但我們對中國經濟深刻的憂慮並不是來自貿易領域。最近美元相對其它主要貨幣幣值下跌,這對一直不願意採取弱美元政策的美國政府是不得已而為之。客觀上,弱美元對於降低美國貿易赤字、緩解全球失衡是既正常又有利的。但這個過程中,人民幣採取了咬住美元、跟隨其相對其他主要貨幣貶值的方案,而且與其他新興經濟體相比,也出現了人民幣對外繼續貶值的情況。

  文章表示,一個從貿易戰的視角看起來也許正確的經濟政策選擇,很可能從統籌經濟全局的角度看,就沒那麼正確。在美元最終走向或者弱美元、或者及早完成“新工業化”而回到強美元之前的這段時間內,人民幣完成“獨立貨幣”的角色轉變,恰恰是主導宏觀經濟全局能否走向穩健結構的關鍵一環。上個月的中俄談判中,關於使用本幣結算的問題,最終再次因為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只能在中國用)、盧布幣值極度不穩定,而成為空談。

  文章最後說,由於前期貨幣供給寬鬆且主要集中在大型基建和國企,那麼收縮也許將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不知道多少工程因此成為半拉子工程,對國內金融系統非常不利。但由此國內成本拉動上漲,也是難以避免的。不久前用馬口鐵的出口企業反映,今年下半年的出口反而沒有去年底最差的時候好做了,因為那時出口價格低,但原材料價格更低,所以利潤反而好。人民幣匯率隨美元下跌勢必令進口原材料價格上漲,並吸引熱錢進入,為國內帶來通脹壓力,這是不得不防的趨勢。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