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東亞區域合作走強 APEC角色游移

http://www.CRNTT.com   2009-11-10 10:05:34  


APEC需要擺脫過於務虛的特徵才能維持吸引力
  中評社北京11月10日訊/今年既是APEC成立20周年,也是全球經濟從金融危機陰霾中復甦的關鍵時期,因此,世人難免對將於本周末在新加坡舉行的APEC第17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寄予較高的期望。中國外交部在中外媒體吹風會上,談到了在本次會議上期望取得的四項成果:在應對金融危機與恢復經濟增長方面合作、反對貿易與投資保護主義、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提升APEC的作用與影響。然而,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隨著以二十國集團(G20)為代表的新的國際多邊論壇的崛起,APEC的定位與角色變得越來越尷尬。

  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明文章認為,APEC會議是亞太領導人溝通磋商的一個好平台,但難以就重大問題達成實質性共識與成果,可能繼續淪為亞太地區的務虛會,地位則可能進一步邊緣化。

  文章分析,APEC面臨的兩大問題是:第一,成員數量眾多,利益分歧嚴重,國情千差萬別,難以形成重大共識與集體行動;第二,歷史上,APEC會議從未取得任何足以改變區域或全球經貿格局的重要進展,其歷史記錄令人沮喪,最終甚至可能被其他區域或全球性多邊組織所取代。

  從集體應對金融危機與恢復經濟增長的層面來看,目前亞太國家面臨的主要問題,已由實施寬鬆的財政貨幣政策以穩定金融市場與刺激宏觀經濟,轉變為何時以及以何種方式從擴張性政策組合中退出。從今年第二季度以來,全球金融市場與宏觀經濟均顯著反彈。機構投資者的去杠杆化進程基本結束,並開始重新在全球範圍內配置風險資產。全球股市顯著反彈,部分新興市場國家的房地產價格已恢復到2007年的高峰水平。在政府刺激方案與企業重建庫存的雙重推動下,全球實體經濟迅速反彈。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均有望在今年下半年走出衰退。目前爭議的焦點在於,迄今為止的經濟復甦是否可持續。

  如果美、歐、日的經濟反彈是可持續的,那麼各國政府就該盡快實施退出策略。目前以色列、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已先行了一步。反之,如果本輪的經濟反彈不可持續,那麼寬鬆政策的逆轉可能使得宏觀經濟出現二次探底,全球經濟有可能重蹈上世紀30年代美國大蕭條後期政策失誤之覆轍。至少,從失業數據來看,未來發達國家的消費狀況並不令人樂觀。

  文章表示,從整體上來看,全球主要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不會在明年下半年前顯著改變當前的宏觀經濟政策。例如,美聯儲不會在美國失業率明顯下降之前步入加息周期。而歐洲央行、日本央行、中國人民銀行等機構也很難單方面提高利率,因為由此造成的匯率升值壓力一方面將進一步打壓出口,另一方面將導致更多熱錢流入。當然,明年上半年,各國央行可以適當收縮定量寬鬆政策的力度。因此,在本輪APEC會議上,各主要國家可能會達成如下共識,即將寬鬆政策再維持半年左右,等經濟反彈之勢趨穩之後再徹底退出。而在此之前,各國可根據本國情況動態微調。

  文章稱,不難判斷,各國會在本次APEC會議上大聲疾呼,反對任何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但是,我們不應對這種慷慨激昂的表態過於樂觀。美國的政治制度天然形成了如下的緩衝機制,即無論政府在外邊作出任何表態,國會依然可以從狹隘的本國利益出發、依然故我地制訂各種單邊政策。未來一段時期將是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高發期。因為當各國經濟從危機中復甦時,由於消費和投資的動力尚未完全恢復,尤其需要通過淨出口的改善來解決增長與就業問題。值得注意的是,不僅發達國家,部分新興市場國家未來也會出台各種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中國經歷的輪胎特保案、無縫鋼管案僅是冰山之一角。從G20匹茲堡峰會、G7意大利峰會來看,發達國家與部分新興市場國家開始重新向人民幣匯率施壓。明年,中國出口行業無疑將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中國是應該扛住壓力、一切維持現狀,還是該利用外部壓力實施內部結構轉型,這取決於中國政府的智慧與決心。

  文章指出,在促進區域一體化方面,APEC的作用也已顯著弱化。在金融方面,東盟10+3已將清邁協議擴展為規模高達1200億美元的東亞儲備庫。在獨立負責區域經濟監測與儲備庫管理的機構設立之後,亞洲貨幣基金事實上已初具雛形。在貿易方面,中、日、韓正在緊鑼密鼓地分別與東盟成立自由貿易區。明年1月1日,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將正式成立。中、日、韓三國也正就貿易與金融層面的進一步合作頻繁接洽。在危機的推動下,預計東亞地區的貿易與金融合作將邁上新的台階,只不過這些似乎與APEC的推動關係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