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龍永圖建議未必可行卻溫暖人心

http://www.CRNTT.com   2009-11-16 10:12:11  


龍永圖近日在南京語驚四座
  中評社北京11月16日訊/《重慶時報》今天刊登評論員李曉亮的文章“龍永圖建議未必可行卻溫暖人心”,文章表示,“只要不過分誤讀龍永圖的意思,我們相信龍先生此番發言,或是意在以一種略顯誇張的措辭表達所產生的傳播效果,來重申一個基本的住房常識。在當下畸高的房價之下,民生壓力不容輕忽,而政府於此並非無所作為,而是大有可為。”文章內容如下:

  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來,這一點,龍永圖做得不錯。兩年前,在南京一個高層論壇上,龍永圖在分析房地產症結時指出,“老百姓沒改變觀念,每個人都想買房,這種觀念是非常錯誤的。”“人人買房錯誤論”當時遭到多數人的反對與批評。

  兩年後,同樣在南京的論壇上,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卻表示,“2/3的房子都應由政府提供,1/3開發商去做,這樣才能把房價問題解決”。他還說政府應把交通方便的地段,留給老百姓蓋房,富人有錢可以把高檔房建到郊區去。(11月15日《揚子晚報》)

  和兩年前情況相反,此言一出,跟帖中一片喝彩之聲。這也很好解釋——在專家學者口碑不是很好的當下,老百姓已經很寬容了。只要你願意站在民生立場發言,甚至只要你不往人們傷口上撒鹽,不睜眼說瞎話,公眾向來不吝贊譽,哪怕你的建議尚缺一定的可行性。所以,不論龍永圖先生說的“2/3房子由政府供應”是否具有現實可行性,單是此話中凝聚的這份民生情懷,與某些帶有明顯精英自負,乃至於“屁股決定腦袋”的專家預測相比,在時下逼人的寒氣中就已具備足夠溫暖人心的力量。

  當然,只要不過分誤讀龍永圖的意思,我們相信龍先生此番發言,或是意在以一種略顯誇張的措辭表達所產生的傳播效果,來重申一個基本的住房常識。在當下畸高的房價之下,民生壓力不容輕忽,而政府於此並非無所作為,而是大有可為。

  實現“居者有其屋”,不但需要政府不與民爭利,還要其在保障性住房方面積極作為,主動承擔起更多的公共責任。也就是說,“2/3房子由政府供應”並不是說政府只要提供三分之二的住房,當前的房價就能立竿見影地降下來,而只是一種對政府加大政策性住房保障力度的籲求。比如在尋租不斷的經適房之外,租賃房、廉租房和限價房等政策性住房的建設應得到應有的重視。而由於和商品房相比,建設這類政策性住房“性價比”有限,所以此前各地政府在一直缺乏足夠的動力。

  而且在當下的稅費體制下,土地財政一直是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支柱,政府幾乎對此產生極大依賴。如果這一格局不變,其他的小修小補,顯然無濟於事。指望政府拿出好的地段給老百姓建房,而且提供三分之二的住房,顯然也不大現實。這就是我們前面說到,暫時來看龍永圖的建議操作性不足的主要原因。

  但是,即便通過一年來的政策刺激,中國房地產在金融危機中一枝獨秀,我們也不能指望這種房價暴漲式的“復甦”,可以拯救中國經濟。相反,誰也不能否認,在高企的房價面前,公眾的幸福感正面臨日益嚴重的擠壓。房奴的重負和更多人的買不起房的焦慮,都使得政府在房地產公共政策上的公信力備受質疑和挑戰。

  所幸我們看到,今後三年,國家將投入9000億用於保障性住房建設。不過與動輒十幾萬億的房地產相比,這仍不免讓人生出杯水車薪之嘆。但至少不能坐視新的房產泡沫的累積發酵,而必須著手住房保障體制的建立。其中,“夾心層”的住房需求,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保障性住房體系必須是一個多層次的住房保障網絡。同時,政策福利要得到最大效率的實現,還需完善收入審核機制和退出機制。扶貧濟難應成為終極的政策訴求,減少複雜的中間環節,以提高效率,盡可能地滿足多層次被保障者的需求。這樣的兼顧公平與效率的多層次保障性住房體系,才具有最大的民生關懷。才能如同龍永圖的話一樣,傳遞出溫暖與關愛。也只有如此,中低收入階層才不會在經濟和天氣雙重寒流夾擊下,瑟瑟發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