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為反而反 香港反對派莫名其妙

http://www.CRNTT.com   2009-11-21 11:10:24  


循序漸進推行政改是港人主流訴求
  中評社香港11月21日訊/“反對派對任何政改方案都不在於什麼民主政制發展,不在於民意主流和民意取向,而在於方案究竟對他們的席位有沒有增減,有沒有利,有利就好,無利的一於集體捆綁否決。”《大公報》今天登出文滿林的文章“為反而反莫名其妙”,文章內容如下: 
 
  牽引社會各界深切關注的政改諮詢文件於周三(十八日)發表了。這份關乎二○一二年的兩個選舉安排諮詢,結果將會影響二○一七年的特首普選和二○二○年的立法會普選。正如《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所言,二○一二年的兩個選舉如原地踏步,沒有循序漸進的話,二○一七年或以後的政制發展道路將會很難行,甚至要付出代價。這句話的意思是不難理解的。因為英美兩國的議會道路從開始至實行普選經過百多年才達至,然而我們香港呢,假若二○一二年的政制方案原地踏步,而二○一七年就開始行政長官普選,只花五年便一步到位,比英美兩國普選快了數十倍,必然是禍多於福。

           政客看輕區議員

  政改建議一如近日坊間所傳,即○五年方案的優化版,將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人數由八百人增加至一千二百人,其中新增的一百人中,可考慮由民選區議員互選。立法會增加十個議席,其中五席由分區直選產生,五席由功能界別選舉產生,委任區議員沒有投票權和被選舉權。這是反對派前此特別要求的,現在政府都順從他們了。

  至於他們要求政府及曾蔭權公布雙普選時間表及路線圖,若不是有心扮鴕鳥扮弱智的話,不會不知,連普羅大眾都知,二○一七年可以實行普選特首,二○二○年可以實行普選立法會議員,這不就是雙普選的時間表嗎?

  所說的路線圖,不就是由二○一二年逐步邁向普選麼?對於功能組別,在二○二○年的立法會普選就是一個終結。若不,如何說得上普選呢?

  既然雙普選時間表和路線圖都有了,二○一二年的兩個選舉方案包括“○五年區議會優化方案”的建議,也順應了反對派的要求取消委任區議員的投票權和被選舉權,反對派還反對什麼呢?

  然而從反對派的表現看來,他們還是反對。為反對而反對麼?一半是。一半就是為“怕輸”而反對,因為對於“區議會優化方案”,他們計過數,這區議會的五個功能組別議席選舉,無論什麼方式選舉,他們都會輸多贏少,隨時五個席位都輸晒,充其量只能撈得一席或兩席,故他們堅決反對。他們是為輸議席而反對,並不是為民意而反對。若不,當年亦有三百多名民選區議員互選十個議席,那時反對派不但沒有反對,而且極力支持。為何此一時彼一時?無他,當年他們的區議會議員代表佔多數,贏多輸少,但今日區議會形勢卻反過來,他們的席位大減,故他們極力反對,說什麼立法會區議會化。

  由此觀之,反對派對任何政改方案都不在於什麼民主政制發展,不在於民意主流和民意取向,而在於方案究竟對他們的席位有沒有增減,有沒有利,有利就好,無利的一於集體捆綁否決。

                實際害怕失議席

  增加五個區議會互選出來的立法會議員,為何會被反對派說成是立法會“區議會化”呢?從這議席數字來說,五個區選立法會議席只佔整個立法會七十個議席的十四分之一,反對派以一比十四來誇大區議員的影響確實有點莫名其妙了。其實,在現屆立法會的六十個議席中,也有十多個區議員身兼立法會議員,所體現的就沒有半點“區議會化”,難道下屆有五個區議員成為立法會議員就驟然改變了整個立法會功能職能?從另一角度來說,反對派也未免小看區議員的從政經驗和水平了,區議員總能分得清在立法會的功能職責與區議會是不同的,許多區議員的政治水平和經驗其實遠比那類所謂“街頭鬥士”當選的立法會議員高得多。

  可以肯定的說,增加五個區議會的立法會議席絕不會改變立法會功能職責,希望反對派摒除心魔,以推進政制發展為重,支持方案,為二○一七及二○二○年的雙普選創造條件和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