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四萬億 應更著眼於未來投資

http://www.CRNTT.com   2009-12-24 09:19:31  


 
                     四萬億更著眼於明天的投資

  文章認為,要想實現可持續的復甦,中國還必須在危機管理和結構性調整之間取得平衡。當前在四萬億投資中有很大一部投入到基礎設施領域。基礎設施是指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是用於保證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公共服務系統,既包括經濟基礎設施也包括社會基礎設施。基礎設施建設具有所謂“乘數效應”,即能帶來幾倍於投資額的社會總需求和國民收入。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基礎設施是否完善,直接決定了其後續經濟發展的速度和達到的高度,為經濟提高潛在產出提供物質基礎。

  可喜的是政府在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城鄉電網改造的同時,更加關注向有利於消費型投資增長的社會基礎設施領域傾斜,一些關係民生的行業投資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前三季度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投資增長72.9%,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增長71.7%,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增長68.3%,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增長57.4%,教育業增長42.4%。投向生態建設、水利工程、環境治理工程、節能減排技術等社會民生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力度不斷加大。這些投資不僅是為了今天的增長需求,更是未來可持續發展的保障,是著眼於提升中國長期經濟增長質量的未來投資。從這個層面上講,四萬億不僅僅是確保中國經濟企穩回升,率先走出金融危機的最主要驅動力,也是未來結構性攻堅使中國經濟走向平衡發展之路,釋放中國經濟增長潛力的關鍵。

                   結構優化帶來增長動力切換

  文章指出,在特定的歷史階段和非常時期,擴大投資仍是拉動經濟增長最直接、見效最快的手段。但如果不通過需求結構、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等結構性調整來釋放出民間自主性投資,就難以解決產能過剩、重複建設、國進民退等問題,難以實現增長動力由“政策刺激的內需增長”向“自主性內需增長”的切換,難以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難以保持宏觀經濟的持續穩定較快增長。

  因此,為提高投資增長的效率,下一步要積極發揮乘數效應啟動民間資本,使復甦動力由政府投資拉動型切換到市場內生增長型轉變。要借此大規模投資之時,盡快打破行業壟斷,擴大對內開放。放開公用事業(市政建設等)、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醫療、教育服務等)、金融服務、國防科技工業,以及壟斷行業領域的准入標準,明確准入時限。政府要為高“含金量”的資本流入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以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項目融資等各種方式,參與公益事業和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加大技術研發和改造升級的投資力度,從根本上解決民間資本准入的動力問題。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