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世界是否安全?國際軍事形勢回顧

http://www.CRNTT.com   2009-12-25 00:26:43  


 
  三、核問題最終解決遙遙無期,國際軍控核裁軍形勢嚴峻

  2009年,朝鮮與伊朗核問題再起波瀾,有關方由於矛盾根深蒂固、互不信任,問題的最終解決遙遙無期。雖然美國與俄羅斯展開削減戰略武器談判,並極力高調宣揚“無核世界”,但作為世界頭號核武器強國的美國在試圖削減他國核實力的同時,並未放棄鞏固核武器研發基礎與新戰術核武器計劃,國際軍控核裁軍形勢依然嚴峻。

  (一)朝鮮半島再現核危機。1月13日,朝鮮提出棄核條件,表示只有在美國消除對朝鮮的核威脅以及不再對韓國提供核保護傘時,朝鮮才會放棄核武器。1月17日,朝鮮聲稱稱要全面增強核威懾力,與韓國進入“全面對抗”狀態,並在隨後廢除與韓國簽署的所有旨在消除政治和軍事對抗的協議。4月5日,朝鮮發射“光明星2號”試驗通信衛星,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並對此表示“譴責”。朝鮮隨後表示退出六方會談。5月25日,朝鮮進行地下核試驗,隨後又發射了多枚短程導彈。6月12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1874號決議,對朝鮮進行核試驗表示“最強烈的譴責”,要求朝鮮以“全面、可核查和不可逆的方式放棄所有核武器和現有核計劃,立即停止一切有關活動”。朝鮮表示“堅決反對和譴責”安理會決議,決定採取三項措施予以回擊:新近提取的鈈將全部實現武器化;開始濃縮鈾作業;把美國及其追隨者的封鎖視為戰爭行為,並採取堅決的軍事對應措施。至此,朝鮮核危機已到了一觸即發的時刻。分析人士認為,朝鮮升級危機首先意在增加各國對“六方會談櫃架崩潰”的危機感,進而掌握今後會談的主導權。其次試圖引起美國新總統奧巴馬的注意,逼迫韓國改變強硬立場。最後謀求通過樹立外部“敵對勢力”維持其現行體制。之後,局勢開始回轉。8月4—5日,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應邀訪問朝鮮,得到金正日接見。8月26日,朝韓雙方紅十字會在朝金剛山酒店就安排離散家屬會面問題舉行會談。10月4—6日,中國總理溫家寶訪朝,朝鮮表示願意視朝美會談情況,進行包括六方會談在內的多邊會談。但這並不表示朝鮮核危機的解決有了一個實質性的突破。

  (二)伊朗核問題出現轉機,但最終陷入僵局。10月1日,美、法、俄、英、德、中和伊朗代表在日內瓦舉行會談,伊朗承諾很快邀請國際原子能機構人員對其位於庫姆附近的濃縮鈾設施進行核查。10月21日,伊朗核問題六方機制的部分國家與伊朗代表在維也納進行磋商,內容主要涉及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提出的落實伊朗核燃料外加工計劃的方案。所謂外加工計劃,是指伊朗總統內賈德於9月提出的一項計劃,伊朗願意將其已經生產的部分低純度濃縮鈾提交第三國加工成純度達到19.75%的濃縮鈾,再由伊朗購回以滿足其德黑蘭醫用核反應堆的需要。西方媒體普遍認為,日內瓦與維也納會議作為一個整體,已成為伊朗核問題政治進程中具有標誌性的事件,同時表明美國奧巴馬政府採取的緩和關係的舉措產生了一定的效果。10月29日,伊朗總統內賈德稱,伊朗準備與西方國家在核燃料問題上進行合作,但伊朗不會放棄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隨後由於雙方多年的互不信任及在具體操作問題上的分岐,形勢開始急轉直下。11月3日,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稱,伊朗不會參加任何由美國控制結局的談判。11月7日,伊朗議會國家安全與外交政策委員會主席布魯傑迪表示,伊朗將拒絕把低濃度鈾運至國外加工。11月22日,伊朗舉行持續五天的大規模聯合防空演習,以提高對本國核設施的保衛能力。伊朗總統內賈德還表示伊朗還將擬建10座新鈾濃縮廠。伊朗核問題再次陷入僵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