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即使撇除獨台 難推脫祗經不政之嫌

http://www.CRNTT.com   2010-01-04 11:16:32  


馬英九在新一年裏,如何才能實現“盼”、“興”的願望
  中評社香港1月4日訊/澳門《新華澳報》今天發表富權的文章“即使能撇除獨台也無法推脫只經不政之嫌”,評析馬英九的“元旦祝詞”。作者認為:“在今年一年內以至是其第一個四年任期內,海峽兩岸間的經濟性事務性協商仍將繼續進行下去,因為兩岸關係是馬英九就職一年多來唯一的政績所在,如果連這把‘刀子’都扔掉了,那馬英九就連二零一二年的連任都不要想了。但是,要指望他積極以其是被動消極地展開與對岸的政治對話,則不切實際。”文章內容如下:
 
  馬英九在“元旦祝詞”中再次宣示“不統、不獨、不武”,展示了其“保持現狀”的兩岸政策主軸。實際上,其在“元旦獻詞”中所強調的“這不是消極地維持現狀,而是積極地爭取一段足夠長的時間,讓台海持續和平發展,讓兩岸人民透過經貿、文化各方面的深度交流與合作,增進瞭解,淡化成見,並在中華文化的基礎上,為兩岸爭議尋求一條務實可行的出路”、就暗喻了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已從“先經後政”後退為“先經緩政”以至是“祗經不政”。因此可以預料,在今年一年內以至是其第一個四年任期內,海峽兩岸間的經濟性事務性協商仍將繼續進行下去,因為兩岸關係是馬英九就職一年多來唯一的政績所在,如果連這把“刀子”都扔掉了,那馬英九就連二零一二年的連任都不要想了。但是,要指望他積極以其是被動消極地展開與對岸的政治對話,則不切實際。因為這不單止是他擔心過分“傾中”會影響他的“二零一二連任”大計,而且在骨子裡,他對大陸地區的“民主制度”、“人權保障”、“法治水平”、“創新設計”與“生活品質”諸方面,存有孤芳自賞式的偏見,不願與之“合流”。這與他是否堅持反對“台獨”的政治立場無涉。 

  馬英九在其“元旦獻詞”中最具爭議性的一句,是“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也早已成為主權在民的民主社會。我們應當充滿自信,台灣的未來,當然是掌握在我們二千三百萬人的手中。”有人分析認為,這句“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是其“隱性台獨”或“B型台獨”的表白;但也有人反駁說,這一表述並未脫離馬英九一貫的“一中各表”的立場,這與陳水扁“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表述是有差異的。馬英九也一再強調,他的“一中”就是指“中華民國”,領土就是“中華民國憲法”規定的範圍。馬英九還特別強調過,他是“中華民國”的“總統”,不是“台灣國”的“總統”。 

  這後一種說法,如果是使用在馬英九單獨論述“中華民國憲法”時,或許確是可以說得通。確實,在“憲法一中”的立場上,其領土及於中國大陸(“還有外蒙)的“中華民國”,確是“主權獨立國家”,符合“一中各表”的立場。但問題是,馬英九在“元旦獻詞”的這句話,是置於專門表述兩岸關係的段落的,其前面有“從前年執政以來,政府恢復兩岸協商,始終堅持對等、尊重的立場”,後面有“正因為中華民國是民主國家,兩岸政策必須受到國會與輿論的監督,並向人民負責,任何攸關人民福祉的兩岸協議,政府一定真心聽取各界意見,加強與在野黨和人民溝通,以尋求共識,爭取支持”。這麼一連貫起來,“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這句話,其內涵就發生了質的變化,是將與台灣當局進行兩岸協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置於對等、平行的關係的。因此可以說,這句話用在兩岸關係上,是明顯的“特殊兩國論”的翻版。儘管它比陳水扁“一邊一國論”的“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性質要輕一些,但仍難以掩飾其“獨台”的定位,完全背離了馬英九自己曾參與研擬的《國家統一綱領》及“國統會”對“一個中國”的定義。 

  實際上,當年“國家統一委員會”在頒布《國家統一綱領》後,也公佈了《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雖然對“一個中國”的涵義,仍然堅持“應指一九一二年成立迄今之中華民國,其主權及於整個中國,但目前之治權,則僅及於台澎金馬。台灣固為中國之一部分,但大陸亦為中國之一部份”,並指台灣當局的最終目標是“建立自由民主均富的一個中國”。此即是台灣當局所主張的“一中各表”的理論基礎。因此,《國家統一綱領》的最終目的,就是“海峽兩岸應在理性、和平、對等、互惠的前提下,經過適當時期的坦誠交流、合作、協商,建立民主、自由、均富的共識,共同重建一個統一的中國”,而且還訂有“近程--交流互惠階段”、“中程--互信合作階段”、“遠程--協商統一階段”的進程。比照這個“時間表”,目前兩岸間己基本上完成了“近程——交流互惠階段”的大部分內容,甚至還已完成了“中和--互信合作階段”中的“開放兩岸直接通郵、通航、通商”的任務,只差在“兩岸應摒除敵對狀態,並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以和平方式解決一切爭端,在國際問題互尊重,互不排斥,以利進入互信合作階段”。但是,馬英九卻就是“卡”在“兩岸上談結束敵對狀態協議”上,此顯見其對進行兩岸政治談判是持拖延態度的。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