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不是金融危機的大贏家

http://www.CRNTT.com   2010-01-10 08:09:43  


 
  中國還收獲了部分仇恨。曾經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如今的政論家保羅.克魯格曼在2009年的最後一天,發表在《紐約時報》上的專欄文章標題就是《屬於中國的新年》,文章將美國就業低迷、債務過多的責任推給中國,認為要擺脫困境只能與中國打貿易戰,他用讚賞的口吻引述最近去世的凱恩斯派經 濟 學 家 薩 繆 爾 森( P a u lSam uelson)的話說,當就業“低於充分水平”時,控制國家的經濟以增強本國實力的重商主義政策實際上是恰當的。和中國打貿易戰?克魯格曼顯然在虛張聲勢,如果中美大打貿易戰將毀滅全球經濟。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克魯格曼說出了不少重商主義美國人的心聲,他們希望扼制中國的出口能力。這股力量不可小覷。

  而在中國國內,借助2009年巨額的貨幣發行量,已經形成了房地產市場化以來最大的泡沫,不少城市房價翻番。經過2009年一輪擴張,事實上中國繼續實行經濟擴張政策的內生動力已經不足。以銀行為例,如果不補充資本金滿足銀監會提出的最低標準線,則中國銀行業今年投放信貸的能力將受到嚴重約束。由此,新年伊始,中國國有上市銀行再融資風聲又起,有數位消息人士稱,中國銀行正準備再融資200億人民幣,而這應只是該行再融資計劃中的第一步。也就是說,為了中國銀行業有繼續向大型項目與企業貸款的能力,他們得找到新的投資者。

  在中國經濟數據復甦的進程中,還順便幫助了大宗商品出口國。目前大宗商品與美元漸行漸遠,而與中國需求越走越近。資源出口大國首先走出衰退陰影,澳大利亞等國還有餘力率先加息。

  在金融危機之後,中國確實有所收獲。

  最大的收獲是,中國在全球業已展開的資源收購行動在金融危機期間大大加快,涵蓋煤炭、原油、鐵礦石等所有領域;中國汽車等製造行業正在積極併購全球的知名品牌。其次,此次拉動經濟投資的基礎建設以軌道交通與節能工程為主。危機過後,我們將以通脹的代價留下遍布全國的高速軌道交通網,留下足以誇耀世人的智能電網。

  簡言之,中國在危機中收獲了漂亮的經濟數據、工程項目,為未來的建設打下了基礎,卻未能在制度建設上、創新能力上有寸進之功。這當然不是因為中國人天性缺乏創造力,恐怕與有些人迷信工程進步與經濟數據提升足以笑傲世界,與越來越多的人才投身低效的國企與行政管理領域有關。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