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上海世博,尋找中國價值觀

http://www.CRNTT.com   2010-01-11 11:13:58  


2009年12月31日晚,上海外灘舉行盛大跨年倒計時活動,迎接世博會的到來。
  中評社北京1月11日訊/備受矚目的上海世博會即將於今年5月1日開幕,《南風窗》近期刊載文章“上海世博,尋找中國價值觀”指出,在北京奧運會已經將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物質成果充分展示給世界的情況下,上海世博會不應該僅僅停留在“炫富”的層面上;世博會作為又一個“舉全國之力”舉辦的盛大活動,尋找中國和世界在價值觀層面的差距並給出自己的全新回答,無疑是題中之義。內容如下:

  1876年,中國第一次以官方名義參加了美國費城世博會,隨團參展的商人李圭根據經歷寫下了《環游地球新錄》,成為中國人“睜眼看世界”的名篇。此後,一些有識之士不僅希望參與世博會,而且期望中國舉辦世博會。中國早期改良主義代表人物鄭觀應,在《盛世危言》中第一次提出上海舉辦世博會的主張。1910年,一位叫陸士諤的青年創作了幻想小說《新中國》,虛構了100年後在上海浦東舉辦萬國博覽會的情景,甚至還預言了過江隧道和地鐵等新生事物,這對當時飽受欺淩的中國人來說,無異於痴人說夢,而今天的上海,正在逐漸接近夢想的實現。

  即將於2010年5月1日開幕、歷時184天的上海世博會,是中國向世界全方位展示自己的過程。縱覽世博會159年歷史,不難發現,世博會留下的精神遺產,遠遠大於物質遺產。對於主辦國來說,舉辦世博會的真正目的,在於啟迪整整一代人的思維方式。儘管世博會的交流是雙向的,但是讓本國人打開眼界,觸摸世界,尋找和世界的差距,進一步提升自己,顯然處於更為重要的位置。

  在北京奧運會已經將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物質成果充分展示給世界的情況下,上海世博會不應該僅僅停留在“炫富”的層面上。對今天的中國而言,金融危機雖然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但中國仍被廣泛看作是“強大但不確定”的力量。對中國的疑懼,說到底是基於這樣一種邏輯:如果你自稱是負責任的大國,那你對國際社會賴以存在和運行的普遍規則、制度和主流價值持什麼態度?除了利益目標與物質追求,中國的價值目標與精神追求是什麼?世博會作為又一個“舉全國之力”舉辦的盛大活動,尋找中國和世界在價值觀層面的差距並給出自己的全新回答,無疑是題中之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