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國社會道德水平一百年才能趕上歐洲?

http://www.CRNTT.com   2010-01-22 11:37:53  


  中評社北京1月22日訊/中國社會的道德水平要一百年才能趕上歐洲嗎?湖南知名雜誌《書屋》今年第一期刊載的許博淵文章“重建道德靠什麼”指出,我國社會道德的滑坡是一個無法否認的現實,但滑坡的原因是什麼,以及如何重建道德,卻人言人殊。文章說,“我曾和朋友議論,我國社會的道德水平什麼時候能趕上北歐五國和澳大利亞,我認為要一百年。我是這麼算的:到2050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還有大約四十年。根據西方學者所說,一個家庭要培養一個紳士,需要三代人的努力,就是六十年。六十年加上四十年,差不多就是一百年。朋友說,一百年也不一定能趕上,不隨地吐痰不就說了一百年了嗎?這也對。能否趕上,還要看我們的發展是否順利,看努力的程度高低,以及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確。如果沒有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在那裡東一頭西一頭地瞎撞,恐怕就趕不上了。全文內容如下:

  我國社會道德的滑坡是一個無法否認的現實,但滑坡的原因是什麼,以及如何重建道德,卻人言人殊。有的人認為道德的衰敗是因為丟掉了傳統文化,要想重建道德,非把孔夫子請回來不可。這種看法很值得懷疑。社會道德不是一個孤立的問題,它牽涉到社會財富的豐富程度和分配是否合理、社會資源的占有是否公平公正,以及法制是否完善等等,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單打一能解決問題的,更不是僅靠弘揚儒學所能奏效的。

  在兩千多年的漫長時間里,儒學作為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對漢民族的凝聚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可以說是厥功至偉;對於封建社會秩序的建立和穩定也功不可沒;對於人們的道德修養也產生過一定的作用,培養了範仲淹這樣道德高尚、出將入相的傑出人物。但是,儒學在道德教育方面的歷史作用不可估計過高,在解決現代社會的道德危機方面的作用也不可期望過高。它最大的缺陷是過分強調個人的內心修養而輕視制度建設。它既沒有宗教的精神約束,也沒有世俗的配套法律。因此,它不僅不能約束帝王的行為,也不能約束官員的行為,否則不能解釋為何歷史上出了這麼多的昏君和貪官。儒學對大眾的影響也僅限於忠孝之類,與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公共道德幾乎沒有關係。

  儒學的道德訓條與社會現實嚴重脫節的現象,我們自己也許已經看得太多,正所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了,而來自不同文化環境的西方人觀察中國的目光卻比我們敏銳。十九世紀德國傳教士花之安在《儒學思想體系匯編》中就指出儒學的這個缺陷:“儒教對罪惡行徑持否定態度,但態度不夠強硬,除了在道德上予以譴責外,沒有提出任何懲罰措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