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際社會須為海地找到新的生存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0-01-29 08:50:55  


1月14日,在海地太子港,中國國際救援隊隊員在聯合國海地穩定特派團駐地勘查地震灾情。當日,中國國際救援隊抵達海地開展地震救援工作。
  中評社北京1月29日訊/地震後的海地,重建迫在眉睫。《南方都市報》昨日載文“國際社會須為海地找到新的生存模式”指出,除了救災重建之外,國際社會更該注意的,乃是如何借著有效協調動員,幫助海地這個天災人禍不斷的國家進行重建,擺脫它的生存厄運。內容如下:

  地震後的海地,重建迫在眉睫。由於海地政治內亂不止,國土又處於地震帶上,因特殊的歷史及地理條件,各國政府及專家必須為海地設定另一種生存的模式,始可助當地擺脫當今痛苦處境。

  當今地震頻繁,已成為人類可怕的夢魘。2004年海底地震引發的南亞大海嘯,奪走了23萬條生命;2008的中國汶川大地震,死亡與失踪者多達88000人;而2005年的克什米爾大地震,死亡人數則達86000人。大地震所及之處,都成了人間煉獄。

  海地地震只能用“恐怖”這兩個字形容——無論南亞海嘯或川震,儘管破壞極其嚴重,但政府及社會的結構依然相當完整,而且能發揮作用。於是救災人員可以循序救援,救災物資也可快速順利地分發到災民手中,不會出現天災後的人禍。但這次海地震災並非如此,它的政府及社會結構已完全解體,救援人員無法有效且快速地進入災區現場,由於救援混亂,特別是食物、飲水、藥品等無法快速送達災民手中,於是災民只得行搶。由於監獄倒塌,4000人逃出,整個秩序更加崩壞,海地已儼然成了人間煉獄!海地人民不應受到這樣的待遇!

  目前海地的震災仍在持續且擴大之中,由於救援混亂,尸骸遍地的情况雖有改善,但仍有暴發大型疫症的可能。因此,我們衷心寄望聯合國能發揮統合協調的角色,做好後續救援、災區清理、災民安置、高達百萬孤兒收養等問題。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