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黃亞生:中國的農民工與城市化

http://www.CRNTT.com   2010-02-04 10:17:38  


 
  在農村這種現象尤其明顯。從家庭收入增長來看,1980年代是家庭收入增長的黃金(1114.40,-3.60,-0.32%)年代,那時家庭收入增長超過了GDP的增長。1990年代GDP增速還是很快,但是家庭收入明顯放慢。2004年以後情況有所好轉,但是因為有十幾年非常慢的家庭收入增長,所以基數也是很低的。另外有一點我自己也很不明白,就是當政府包括2008、2009年農民收入增長8%-9%的時候,再仔細看調查高收入、低收入、中等收入加權系數,我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到了2007年,中國統計局對農村最富有的家庭加權系數是30%。30%多被調查的家庭是中國農村最富有的家庭,而到2004年、2005年時只有8%左右。當然這可能有非常正當的理由,加權系數這麼短的時間有這麼大的變化,我是抱有一定疑問的。不管怎麼樣,2007年農村家庭收入有所提高,但是不是提高到8%和9%我是有疑問的。

  我覺得中國消費和家庭收入相關係數非常高。收入高,消費也就增加了,收入增長低,消費增速也就會放慢。1980年代農村消費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說明,1980年代增速非常快,而且跟當時收入增加速度完全吻合。

  我為什麼要重視農村經濟和農民?首先,農民的人口基數非常大,他們的收入和消費對整個宏觀影響也非常大。按照統計局的統計,2008年中國有7億常住農民,還有2.3億的農民工。群體非常大。此外,我一直認為農村經濟是重視市場化的經濟。1990年代有大規模農民工的出現。大規模的農民工出現,大規模的城市化,到底對居民的收入是怎樣一種影響呢?

  我們認為,城市化是不是會起到促進收入、促進消費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口密度有沒有增加。但我們從中國城市化的統計數據來看(再次說明我們只能看到2004年的數據),至少到2004年看不出來中國城市化帶來人口密度的增加,基本上是新的城市建立。如果你要看人口密度中位數的話,人口密度在1990年代還是有所下降的,並沒有上升。

  在我看來,中國城市化某種意義上是一種行政行為。因為土地是公有的,是政府控制的。如果這種城市化通過大規模土地擴張,基本上可以認為中國的城市化是一種行政性的城市化,而不是我們一般認為經濟形式的城市化。比如我現在跟一個印度的學者在做中印城市化研究,我們就是把印度城市化的定義套在中國的數據上,我們這麼做,就會發現中國400多個城市如果用印度的定義可能會降低到200多個城市。也就是說在中國如果用印度人口密度衡量中國的城市,差不多有30%-40%的城市達不到印度人口密度的標準。

  像這種行政性的城市化,對居民收入到底有什麼影響?肯定正負面的影響都會有。首先正面的影響就是農民工的影響。我們做研究發現,這種收入的增加完全是一次性的,一個農民一旦轉成工人,轉變的過程對他的收入有非常大的增加。但是一旦變成工人以後,工資的增加是非常難的。另外一個正面的影響,因為農民工非常有效率,他們的生活成本很低,也就是提高了城市居民實際的收入。因為我們過去要花很多的錢去買一些產品和服務,現在只需要花很少的錢就可以做到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