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反遏制:從兩岸到亞洲

http://www.CRNTT.com   2010-02-05 10:45:18  


 
  因此,概括而言,此番舉動,都是為奧巴馬政府強調“重返亞洲”的戰略所服務的。這既是對布什政府“缺席”亞洲的政策調整,亦是對當下世界重心東移,亞洲復興時勢的回應。

  因而,作為美國亞洲政策重要組成部分的中美關係,自然與奧巴馬政府的亞洲區域戰略不無關係。出於亞洲地緣政治的需要,出於對中國的遏制,在兩岸關係問題上,干擾兩岸關係發展的速度與進程,必然成為奧巴馬政府對華政策所不可缺少的手段。

  而事實上,在兩岸關係上保持“平衡”角色的冷戰思維傳統,符合美國在台海事務上的一貫作風。這既是對美國在亞洲利益的維護,也是避免美國因此而陷入與中國的武裝對抗中。比如在台灣陳水扁政府時期,面對陳水扁在台獨路線上越走越遠,布什政府不得不對強力對其進行打壓,防止對觸及中國大陸的“台獨”底線,進而引發台海戰爭,從而損害美國的亞洲利益。

  因此,在兩岸關係得到良好的發展之時,出於戰略平衡的目的,出於保持台灣作為美國制衡中國崛起的一枚重要棋子,對台售武以製造台海爭端,顯然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也符合奧巴馬政府重返亞洲,保持其在亞洲存在的戰略目的。

  對於亞洲各國之間,存在既合作又競爭的特性,正是美國保持其在亞洲存在,防止美國利益受損的基本要素。在此種情況之下,加強美國與亞洲各國之間的關係,顯然有利於美國遏制中國崛起。對於美國這種通過全面加強與亞洲傳統盟國的關係,尤其是在軍事上的聯繫,以平衡中國崛起的方式,傑雷 稱其為“軟遏制”。

  對於美國此番對台售武, 傑雷認為奧巴馬政府的思路是一樣的。其認為,亞洲國家,包括新加坡等在內的東盟國家,都支持“不獨不統不武”。因此,美國出於這一考慮,要以出售武器加強台灣的“防務能力”,來平衡海峽兩岸的“失衡”。

  總而言之,奧巴馬政府此番對台售武,其戰略的重心,顯然遠不止於在兩岸關係上製造干擾因素;更大的動機,在於為奧巴馬政府實施其亞洲新政策所服務的。尤其是考慮到去年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再次推出“東亞共同體”,試圖借東盟一體化不斷成型加速的機會,實現東亞經濟的一體化,乃至安全、政治、軍事上的一體化。對於這一排斥美國的區域組織機制,美國顯然不可能坐視不理。正如在1月12日,國務卿希拉里在夏威夷東西方研究中心傑克遜紀念廳發表題為《亞洲的地區性架構:原則與重點》一文中所強調的一樣:美國在亞洲的戰略目標上,就是要確保不會出現排斥美國的對亞洲未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區域機制,確保美國在對亞洲的一體化進程中發揮有效的影響力甚至是主導性作用,防止美國在亞洲新區域主義的進程中被邊緣化。

  因此,基於以上的分析和認識,對於此次美國的對台軍售,顯然,就不能只是簡單地從個案進行反擊。雖然中國政府及相關機構,對美國這一做法表示了強烈的反對;與此同時,也針對此次相關的美國軍工企業進行了相應的經濟制裁,但顯然,這既非治標,又非治本的措施。這樣的間接措施,既不可能對美國政府構成直接的衝擊,也不可能就此而阻遏美國政府繼續對台售武的行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