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式習慣”的光榮與傲慢

http://www.CRNTT.com   2010-02-08 08:31:04  


 
  不難發現,白酒的消費擴張,顯示出外界在市場力量推動之下,積極調整適應中國消費的需求。反向來看,中國特有的飲酒習俗與宴請習慣,在消費能力的支撐下,在中國以外的地方得到合理舒展。而類似的習慣擴展,又豈止僅僅是白酒消費而已?這其中,有互惠互利、互相欣賞的接受,也難免會有自以為是、不以為恥的“傲慢”。

  需要跟中國政府部門、商業企業打交道的外國人,如果不是呼風喚雨的大牌人物,能夠讓人家隨你起舞,就會越來越發現所謂的國際習慣到了中國並不那麼管用,很多時候常常不得不改變自己以適應對方,即便是難以忍受的習慣和規則,否則,對方祭出另外的選項讓你出局也是可能。因此,要學會喝酒、要學會送禮,要學會忍受對方的失禮和失態。而且,對方還可能自得不已,產生虛妄的滿足感和自豪感。

  清朝鴉片戰爭之前,中國歷史上一直是帝國中心心態,遑論向國際接軌。之後在百年積貧積弱、落後挨打中,被迫轉向西方尋找規則、學習慣例。這裡面有屈辱、痛苦的集體記憶,因此,從民族情感上說,對於西方的遊戲規則和由他們主導的國際慣例,中國人既有心向往之、修正自身不足的朝向目標,也有不得已而為之、甚至難免存有遭圍堵迫害心理的潛在意識。畢竟,悠久的歷史、文化的自豪以及大國的認知,都使得中國在改革開放的歷程中,糾結於極為複雜的心理狀態。

  在攀爬的過程中,中國與外界拉鋸的利益對比取決於各自實力和互相需要的程度。比如吸引投資,在發展之初,中國基於饑渴的需求,任何資本、任何產業、任何外商,都會受到隆重接待,隨著場景改觀、自身的實力增強,很自然地過渡到精挑細選、有效規劃、挑肥揀瘦。

  同樣,在與西方周旋的過程中,中國嘗到過苦頭,也收獲果實,與外界接觸交往,也不斷提升境界的寬闊與視野的增廣。但強烈的民族情感會帶來高度的民族自尊,有時卻也來不及分辨自尊裡混雜的自卑、驕傲與自我認知。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中國應對得當,一些行業雖受影響,但整體可謂全身而退,不像美國、歐洲一些國家狼狽不堪。加上整體國力、經濟總量、社會水準、消費實力的持續攀升,國民自信心高度增強,亦是自然而然。

  站在歷史的角度,人們會對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感到欣慰,歷史的傳統重新煥發青春,千年古國重新撿拾自信,必然也會帶來世事滄桑,外界需要重新適應正在不斷改觀的格局。中國的崛起、復興,投射的是千年光榮的夢想,但是中國的惡習或是落後之處,卻同樣可能因為崛起而被山峰掩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