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美鬥而不破 和而不同

http://www.CRNTT.com   2010-02-19 10:47:18  


總想“以術取勝”,美國已經“失卻大道”。
  中評社香港2月19日訊/“中國人要堅持中庸之道,給美國人吃‘軟釘子’,不跟他硬碰硬。首先要珍惜來之不易的成果,搞好自己的工作,在必要的時候鬥他一下,‘鬥而不破,和而不同’,繼續韜光養晦,等到翼毛豐盛了,那就什麼事情都好辦了。”《大公報》今天登出王道博士的文章“中美鬥而不破和而不同”,文章內容如下: 
 
  美國最近頻頻向中國發難,對台售武、會見達賴、谷歌問題、貿易保護、壓人民幣升值……一個接著一個,黑雲壓頂,中美之間一場“惡鬥”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中美建交三十多年來,風雨不斷、磨擦不停,但總是鬥而不破,和而不同,終有一天會雨過天晴。追溯兩國經濟關係的過去,就可知今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將來會如何。

       歐美坐立不安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國民黨政權敗走台灣,美國不能再以直接的武力介入中國內政。當時,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並未馬上離開中國大陸,美國很想與新政權建立新的關係,但是美國的這項計劃沒能實現。

  1950年10月“韓戰”爆發,不久,中國派兵入朝“抗美援朝”。同年12月,美國宣布中國為“敵對國家”,下令對中國實行全面禁運,包括禁止任何中國商品出口及進入美國。與此同時,追隨美國的西歐各國也對華實行全面的封鎖禁運。

  直至上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蘇關係破裂,美蘇爭霸,為了拉攏中國,歐美逐漸放寬對華禁運,甚至提供情報及部分武器,助華抗蘇。到1971年,正式宣布解除對華實行了二十一年之久的禁運,為中美改善關係奠定了基礎。中美開始秘密談判建立外交關係。

  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正式訪華,中美關係破冰。同年簽訂的《中美聯合公報》認為,發展兩國平等互利的貿易關係,符合雙方的利益,1979年1月1日兩國正式建交,關係全面正常化。

  但是,兩國蜜月只維持了十年,1989年6月4日北京發生政治風波,美國及西方國家又宣布對華實行禁運和貿易制裁,包括禁止對華出售高科技產品,推遲或停止對華貸款,阻止中國加入世界性組織(諸如世貿組織)。直到1992年鄧小平南巡,宣布繼續實行改革開放政策,西方國家對華的經濟制裁,才又慢慢放寬。

  然而,在其後十年,美國對華最優惠國待遇的實施條款,都要每年向國會報告,每次都有人提出一些政治、人權等附加條款,強迫中國接受。中國申請加入“世貿”,遇到一個又一個阻力、刁難;美國歷屆總統選舉,都要拿中國問題來作文章,並以此來騙取選票;中國要派遣一隊又一隊的代表團,向美國“公關”,購買美國貨,給美國“消氣”(朱鎔基總理語),直到1998年才獲得美認可中國為“永久性正常貿易關係”,但是,仍然不把中國列為“市場經濟國家”,對華經貿仍有種種限制。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