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兩岸深層矛盾突顯 誠意不至互信難立

http://www.CRNTT.com   2010-02-21 00:32:03  


 
  大陸需準確把握兩岸關係中的深層次矛盾

  就承擔的責任來看,中國大陸因統治人口、地域、資源、國際地位與影響力暨綜合實力均較台灣多和大,是中國的主體,也是振興中華、和平統一的主倡者與主導者,因而在兩岸關係中應承擔主要責任,展現更大的誠意與善意,做出更多的努力。大陸理應以祖國母親的胸懷,以血濃於水的同胞情和民族愛,深入瞭解和面對台灣內部、台灣與大陸、兩岸關係與國際社會之間存在的諸多深層次的矛盾問題:

  台灣人民對祖國大陸充滿複雜的心態。台灣民眾多數承認自己在歷史血緣文化上是“中國的”,但曾被清廷割讓日本過了長達50年的二等公民生活,光復後又經歷了國民政府鎮壓台胞起義的“二二八事件”,1949年後被迫接受國民黨當局長達38年的戒嚴威權統治,這些使他們在思想情感上對祖國(將國民黨當局作為中國的代表)產生疏離和怨恨。此外,近60年來,兩岸因國共內戰和國際冷戰的原因分別走上不同的發展道路,在政治經濟社會與意識形態等各方面都存在較大落差,台灣同胞已習慣了自己的生活方式;雖然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各方面進步飛快,兩岸經濟文化交流與人員聯繫日益密切,發展落差縮小,特別是和平發展觀的理出,大陸對台政策日益務實,大大改變了台灣同胞對大陸的負面看法,好感增加,但兩岸之間存在的結構性矛盾非短期可以解決,加之外部複雜因素的影響,使兩岸同胞的通心工程格外艱難,整合之路充滿荊棘坎坷。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能完全解決“中華民國”的問題。1949年中國人民革命勝利推翻了“中華民國”政府在中國大陸的統治,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統治全中國的合法地位,在國際法上,這種繼承是政府繼承而非國家繼承,因而並未改變中國的領土主權完整暨台海兩岸同屬於一個中國的屬性。新政府用了20多年的時間陸續獲得國際主流社會的承認,成為國際上公認的代表全中國的合法政府。但不可否認,新政府遺留下了一個“台灣問題”迄今無法徹底解決--即被推翻的“中華民國政府”事實上仍在中國的台澎金馬地區進行著有效的統治,並得到20多個國家的“外交”承認,在100多個國家中設有官方性質的辦事機構,在內部建設上取得了不俗的發展成就,因而成為中國境內相對獨立的政治實體。

  台灣島內政治生態複雜。以國民黨和民進黨為代表的藍綠兩大陣營之間,在“國家認同”、兩岸關係定位與內外政策等一系列問題上存在著重大乃至根本性的分歧,選舉機制的運作使得雙方政治實力始終處於動態調整當中,不可能有永遠的執政黨,也不可能有永遠的在野黨,一切都有可能發生。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兩黨激烈的權力競逐輪替說明了這一點。08年國民黨雖在兩場重大選舉中獲勝重新全面執政,但09年底的縣市長選舉又被民進黨在選票上大幅拉近,使國民黨在今年底的5都市選舉中面臨嚴峻挑戰。經驗表明,如果不能有效整合併贏得台灣主流民意的支持,“台獨”的威脅就依然存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將步履艱難。

  目前經濟問題是島內的主要矛盾。受全球金融海嘯衝擊的影響,以外貿出口為導向的台灣經濟陷入空前危機當中,經濟連年低增長甚至負增長,衰退幅度和失業率創60年來的最高紀錄,馬英九當局雖盡最大的努力拼經濟,大陸也盡極大的努力幫助台灣度難關,但“巧婦難為無米炊”,大環境不好,經濟狀況不佳,大陸幫助短期難見大效,馬英九“六三三”競選政見跳票,加上反對黨見縫插針借題發揮等,致使民怨連連,馬當局的民意支持度持續低迷不振,國民黨統治地位受到挑戰。在這種情況下,兩岸政治談判時機顯然不成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