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胡適的“不在乎”

http://www.CRNTT.com   2010-02-23 11:43:31  


 
  要說胡適的“不在乎”,就不能不說到胡適去世前一年所經歷的那場“圍剿”。1961年11月6日,胡適在台北“亞東區科學教育會議”開幕式上,作了題為《科學發展所需要的社會改革》的演說。演說的主旨是:為了接受科技文明,給科學發展鋪路,我們東方人必須放棄“精神文明”的自傲,經過某種知識上的變化與革命。這本是胡適一以貫之的老話題,用李敖的話說,這“只不過是一個‘開放社會’所應具有的最基本必要條件”,是不該產生異議的。然而,由此卻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討胡狂潮。“立法院”有人要追究胡適講話的政治責任;“新儒家”指斥胡適不懂史學,不懂哲學,不懂科學,不懂佛學……“是一個作自瀆行為的最下賤的中國人”。次年2月24日,在為旅美返台院士舉行的酒會上,大家眼見進入老境的胡先生,再聯想起那場欲置先生於死地的“圍剿”,心頭陰影籠罩,誰也愉快不起來,以至於影響到會場的氣氛。胡適這時反而寬慰大家:“那是小事體”,“不要去管他”,“我挨了四十年的罵,從來不生氣,並且歡迎之至,因為這是代表了自由中國的言論自由和思想自由。”由此,我們也就知道了,胡適“不在乎”的深意所在。 

  孔子曰:“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同樣道理,名人身居上流,天下之好事也都會歸到他的名下。作為名人的胡適,自然也不例外,人們同樣也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往他臉上貼金。碰到這種情況,“在乎”事實而“不在乎”虛名的胡適,總要讓經過美化的胡適恢復原貌,把經過拔高的胡適拉回到原來的位置上。 

  1962年1月,李敖寫了一篇《播種者胡適》的文章,對胡適一生的作為多有客觀分析與充分肯定,對處於“圍剿”困境中的胡適,應該是一種極大的道義聲援。但讀過文章的胡適,立即給李敖寫信。信中有這樣一段話:“如說我在紐約‘以望七之年,親自買菜做飯煮茶葉蛋吃’,——其實我就不會‘買菜做飯’。如說我‘退回政府送的六萬美金宣傳費’,——其實政府就從來沒有過送我六萬美金宣傳費的事。又如說‘他懷念周作人,不止一次到監獄看他’,——我曾幫過他家屬的小忙,但不曾到監獄去看過他。”這封信沒寫完,胡適就去世了。據胡適任駐美大使時的秘書回憶,退回政府宣傳費確有其事,事過二十多年,有可能是胡適忘了此事,更有可能是胡適不願以此標示清高,張揚自己。而李敖所以寫胡適到監獄看望周作人,是表明胡適“不在乎”探看身有漢奸罪名的周作人,是否會玷污自己的清名。而這些一般人無法做到的事情,胡適做到了。但是,胡適沒有做的事,他就不能默不作聲地接受下來。他要忠於事實,為歷史留下真實記錄,也要光明磊落做人。所以,他會在工作既繁忙健康狀況又很差的情況下,寫下這封剝去過獎之辭以正視聽的信——遺憾的是,信沒寫完他就去世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