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官場酒文化之殤

http://www.CRNTT.com   2010-02-24 12:31:56  


 
  中華民族的飲酒歷史源遠流長。古代先哲很早就強調飲酒不能過量並倡導飲酒有節。“唯酒無量,不及亂”,“不為酒困”,照各人的酒量、財力和勞作時間,適量飲酒,以不及於困亂為度,這是一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丘對“酒德”言簡意賅又能身體力行的理性論斷。“酒德”一詞,最早見於《尚書》和《詩經》:“無若殷王受之迷亂,酗於酒德哉。”“既醉以酒,既飽以德”,“醉酒飽德,人有士君子之行焉。”酒德的含義是說飲酒要有德行,不能像紂王那樣“顛覆厥德,荒湛於酒。”遵循酒德,方為君子。

  飲酒講究德量。所謂德量,是指飲酒要有節制,適可而止,恰到好處。古人對飲酒之量很有研究,認為“以半為好”,有詩為證:“好花乘看半開時,好酒宜在半醉中”。提倡“飲隨人量”,“酒遇故人隨人量”就是這個道理,這樣可以避免大醉傷身。古人強調飲酒注重德量,說明很早以前人們便明了飲酒量與健康的辨證關系。《本草備要》寫道:“少飲則和血運氣,壯神”。從現代醫學觀點來看,少則益,多則弊。少飲增加唾液、胃液的分泌,促進胃、腸的消化與吸收,增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振奮情神,消除疲勞。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指出:每天飲酒不超過二盎司純酒精(約合白酒1.2兩),有助於減少冠心病。

  提倡“適量飲酒,增進健康”的理念,是倡導一種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為,以和諧、健康的酒文化促進社會的安定,使飲酒進入一個積極主動、可以控制的新時代。

  適量飲酒就是提倡理性地飲酒,適度地飲酒,科學地飲酒。理性地飲酒即飲好酒(指純糧固態發酵的名優酒)、低度酒,不嗜酒成習,每周至少兩天以上不飲酒;適度地飲酒就是飲酒要適量,不強飲,不酗酒,每日飲酒量相當於每公斤體重飲1克酒計算,一般約100毫升白酒;科學地飲酒為飲酒時心境要好,不空腹飲,不混飲,飲必小咽,飲後少茶。“花看半開,酒飲微醺”的趣味,才是最令人徘徊的境界。

  “在現有體制下,提倡良好的酒德並建立良好的酒文化是很有必要的。”四川省社科院酒文化研究專家這樣認為。而四川省為了防止幹部酒後誤事,2008年針對省級部門科、處級幹部的培訓,課程內容中特別加入了“中國古代的酒德觀”,無疑是要培養、端正幹部的酒德意識,讓官員接受新型酒文化的熏陶。而中國高層已經為此做出了榜樣,幾年前,中國的國宴已經不上白酒了。

  願我們的官員都成為與酒有緣的和諧社會的“德性飲者”,而非饕餮酒徒。

  官員飲酒治理的現實考量

  ■文/本刊記者 王春

  風格各異的“禁酒令”

  官員過量飲酒頻頻出事,引起了各級黨委政府的關注,近年來不少部門和地方出台了各種措施對官員飲酒進行限制和治理。而實施地域範圍最廣而且最嚴厲有效的“禁酒令”,要數2003年公安部頒布實施的“五條禁令”。

  “五條禁令”中有三條涉及民警飲酒,第四條規定“嚴禁在工作時間飲酒,違者予以紀律處分;造成嚴重後果的,予以辭退或開除”。公安部門為此成立了專門的督察隊伍對各地實施情況進行檢查監督。據公安部統計,僅在2003年,全國有387名民警因嚴重違反“五條禁令”被開除和辭退,因民警違反“五條禁令”被追究領導責任的有561人。記者曾經采訪過時任四川彭山縣公安局局長胡國民,采訪結束正值中午,他留記者吃飯,在飯桌上他硬是滴酒不沾。有人勸他喝酒,他就以茶代酒。6年來,禁酒令得到了公安幹警的自覺執行,也受到人民群衆的普遍歡迎。許多幹警說:“禁酒令不僅樹立起良好的幹警形象,而且治了一批人的病,救了一批人的命,這是對廣大民警和家屬的最大關愛。”

  在黨政機關,以工作日中餐禁止飲酒為主要內容的“禁酒令”已實行多時。早在2003年,浙江省紀委就出台了“禁酒令”,即:嚴禁中餐飲酒。2009年,昆明市更措詞強硬:昆明市公職人員在工作時間飲酒、在公務接待中強行勸酒和逼酒者將被問責。這在全國首開公職人員勸酒挨罰先河……

  在地方黨政系統實施“禁酒令”頗有成效的當數河南信陽和重慶秀山縣。

  信陽為禁酒專門成立作風建設督導小組,專人督察,並經常進行突然襲擊,檢查官員們是否中午喝酒,一名官員因為中午飲酒被當場解職。“市委專門撥了120萬元專款,每個督察組都配備了新車、攝像機、錄音筆和酒精測試儀。”信陽市紀委效能監察室主任王新琦說。這種“另類反腐”方式的發明者——信陽市委書記王鐵,在2008年8月1日公布禁酒數據:“上半年招待費用中,僅酒類一項就下降30%,節約費用4260多萬元。其中鄉鎮一級下降40%,縣區下降27%,市直下降25%。”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