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五童溺亡也是對浙商發展模式的拷問

http://www.CRNTT.com   2010-02-26 10:56:06  


五名溺水兒童生前合影。新華社發
  中評社北京2月26日訊/浙江省天台縣下路王村日前發生五名兒童溺亡事件,引起很大關注。《東方早報》今天登載胡安東的文章“五童溺亡也是對浙商發展模式的拷問”,內容如下: 
  
  浙江天台縣下路王村或許只是一個最普通的江浙小村莊。與往年春節一樣,無論事業成功與否,浙商們都會帶著一年奔波的塵土,放下生意上的漂泊,回到故鄉祭祖團聚。而就在這樣一個打發鄉愁的日子里,在甘肅和寧夏游商的蔡修明、蔡修通兄弟倆,卻意外地失去了五個活蹦亂跳的孩子。

  這場溺水悲劇發生後,許多人認為是那個造孽的養殖場缺少圍欄釀成大禍,但作為浙江同鄉,我認為深層次的問題也是長年打拼在外的浙商,無暇顧及家鄉的後院建設,在越來越遠的商業大遷移中迷失了方向,特別是那些“兩栖兒童”隨著父輩腳步的飄忽不定,已經漸漸失去了對家鄉的記憶,甚至沒處安放受教育權和鄉土文化的天性,從而導致在外打工浙商的大部分後代如同迷途羔羊。可以說,天台五童溺亡的背後,暴露了更多浙商的情感淪陷,同時也是對浙商發展模式的拷問。

  這不是我們一般看到的鄉愁。先別說這五個孩子在遠離家鄉後,已經無法意識到池塘陡滑的危險,就是我等有好水性的江浙成年人,也對那些如同“套中人”的人工魚塘感到十分陌生,以至於看到一池到底的塑料薄膜時一身冷汗。畢竟過去那種池塘錯落有致的泥台及自然的石級,是孩時玩耍最好的保護屏障。更重要的是,過去那種相互拜托照料孩子的和睦鄰里關係已經淡漠了許多。浙商似乎有了更多對財富的衝動,而少了對家鄉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的投入;似乎有了更多異地購買的寶馬,而少了家鄉悠閑的水牛。

  這幾年,作為漂泊在外的浙江人,我看到我的同胞買下山西整座的煤山,買下海南的天價樓盤,買下北京的整座四合院,甚至買下了杜拜最高的大廈。而恰恰在這幾年,浙商也失去了家鄉揚滿稻花的鱔塘,失去了黃金般的油菜花,失去了只有夢中才能複制的番薯日子,失去了後院的皂角、天井的桂花、滿山的楊梅,以及家鄉的花鯉、水蛇、矮腳豬、看家鵝和充滿童趣的黃狸貓。天台五童溺亡的悲劇告訴我們,浙商必須重視家鄉的重建和提升,給自己和那些“留守兒童”以更多體會鄉土氣息的機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