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民工荒不能終結“中國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0-03-02 09:13:28  


  
“中國模式”的動力:中西部投資主導增長
 
  中西部地區正在實現梯度發展  

  早在20世紀80年代,改革家們就設想過所謂“梯度發展”。先沿海,後內地的發展思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中國經濟增長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便到今天,支持並實踐這種理論的官員也不在少數。這種思路不無道理。尤其是許多勞動力輸出大省,在經過幾年的大舉招商引資之後,很多普工已選擇了就近打工,這在客觀上進一步加劇了沿海地區的普工荒。在這樣一些因素的影響下,中西部許多省份近年來經濟增速已漸漸趕上甚至超過了部分沿海地區,所謂梯度轉移理論似乎正在逐步變為現實。 
 
  資本密集型項目:新的追逐方向   

  但這種設想在現實當中也遇到了挑戰。政府主導投資模式下的中西部地區在經歷了最初的狂熱之後,迅速冷卻了接納沿海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熱情,轉而追逐附加值較高的資本密集型項目。這種地區競爭雖然不符合最初的梯度發展理論設想,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不就是傳說中符合科學發展觀的集約型跨越式發展麼?
 
  中西部基礎設施建設需大量投資  

  另外,支撐中西部地區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基礎設施的匱乏,改善基礎設施需要大量的投資。近幾年來,中西部地區基建熱吸納了大量本地民工,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十分明顯。在招商引資熱和基建熱的推動下,主要依靠投資的中西部增長趨勢已經形成。典型如安徽省在2010年甚至有可能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超過地區生產總值,這種中國人很熟悉的增長模式在中西部看起來還要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
 
“中國模式”的動力:出口拉動戰略尚未到頭
 
  中國的出口環境在不斷改善  作為近三十年來國際自由貿易的最大受益者,中國的出口拉動戰略已經持續多年,出口與投資一起,構成中國模式的兩大關鍵。從出口環境來看,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間的推移,中國的出口環境還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金融危機並未對國際貿易自由化趨勢構成嚴重打擊。隨著中國對國際貿易規則理解的加深,中國政府正在越來越多的運用政治、經濟、投資、金融等各種手段來推動中國出口環境改善。雖然在有些方面顯得不夠成熟老練、策略也有待商榷,但中國政府在改善出口環境特別是在捍衛國有企業利益方面的努力還是值得肯定的。
 
  外貿企業漸漸適應國際貿易體系   

  另一方面,中國的外貿企業也開始逐漸適應國際貿易體系,很多時候能主動適應各國的相關規則甚至能夠做到主動出擊。當然不可否認,外貿企業的很多嘗試背後都帶有強烈的政府指導色彩,也經常以失敗告終。不過在國力強盛的背景支持下,這種嘗試有時還是有一些效果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