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先“做空自己” 才能防範“做空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10-03-05 09:56:04  


 
  由“中國奇跡”迅速轉向“做空中國”,並非是世界對中國表象飄忽不定的認知或無知,而是有其一定的邏輯。本世紀初以來,剛剛經過深刻改革的中國加入WTO後,大量國際產業資本湧入、出口旺盛、持續的城市改造與地產開發以及由這些力量引起上游重工業的需求和投資,至今基本上消耗了他們各自的拉動空間,這個過程創造了“中國奇跡”,但也出現了比較明顯的產能和基礎設施過剩,經濟失衡的結果。自2007年後,中國主要是靠房地產投資與信貸投放維持8%的經濟增幅,而這種投入不可長久持續。在發生外部危機的背景下,消耗大量信貸維持增長的做法必然會帶來硬著陸的風險,這是“做空中國”的判斷基礎。

  當然,雖有投機熱情和流動性支持,還需要時間才能完成泡沫的宿命,而時間掌握在政府手裡。在中國封閉的資本市場,泡沫的形成與破滅首先來自政策驅動的力量,而非缺乏監管由市場造成的結果,宏觀調控影響著各個微觀行業與宏觀經濟的走勢。一方面,正因為泡沫由政策製造,所以不敢捅破泡沫來懲罰自己,尤其是力量強大的地方政府不願看到地產業疲軟並承受由此帶來的痛苦。這樣的靖綏政策只會為泡沫的形成提供足夠的時間。另一方面,對衝基金可以主動做空歐元,但無法“攻擊中國”,只能等待中國自己出錯創造機會。“做空中國”的首先是中國自己,其次才是海外資本利用中國的錯誤發動攻擊。

  因此,我們認為,及時的小心翼翼且堅定不移的引導經濟軟著陸,而不是繼續依靠信貸和地產維持GDP增長目標,為泡沫的擴大提供時間,才能化解硬著陸風險與海外做空者的襲擊。只有中國先主動“做空自己”,降低增長目標,將政策著力於深刻的改革而不是短期的刺激與抑制,推進轉型並承受痛苦,才會化解“做空”的風險。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