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匯率之爭背後隱藏國家競爭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10-03-18 07:52:11  


 
  25年後,美國把全球主要經濟競爭對手換成了中國。因為在其看來,無論經濟規模、貿易地位、金融力量,還是全球影響力,中國今天已經具備了成為美國競爭對手的基本要素。尤其經過這場經濟與金融危機的衝擊,美國頭號金融強國的帽子儘管勉強保住,但內傷嚴重。心有餘悸的美國人如今越發感謝伯南克。若不是他掌門的美聯儲及時干預,美國經濟恐怕會更糟。也不能不提到小布什,在2008年底的那段風雨飄搖的日子裡,是他頂住了歐亞經濟強權的壓力,成功避免了美元的雪崩。當然,渡過這場危機的華爾街金融大鰐們是不會改變掠奪世界本性的,於是希臘等中小經濟體不幸成為刀下魚肉。不過,即便是被視為金融危機大贏家的高盛,其在國際金融領域的昔日呼風喚雨地位也在不可避免地下降。不錯,高盛去年的淨利潤達到了創紀錄的134億美元。但高盛恐怕很難再有過去那樣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高級別忽悠了。過去對美國銀行業高度迷信的中國同行,如今也逐漸認清形勢,明白所謂的戰略投資者,其實更像是戰略投機者。今後,美國金融巨頭們要在中國低成本賺錢,恐怕越來越難了。

  不僅如此,在美國看來,日益自信的中國還持續對美貿易順差,並坐擁美國第一債權大國地位,而且看起來有把人民幣培育成主要國際貨幣之勢。這與25年前相比,對美國帶來的挑戰與威脅相較日本似乎更大。因為日本至少與美國還在同一陣營裡。面對日益崛起的中國,美國怎能不感到如芒刺在背呢?

  因此,當作為主要掠奪工具的金融業因受危機衝擊而獲益能力相對衰退時,白宮緊咬人民幣匯率不放,其實就是多年來競爭策略的自然延伸。只不過,今日中國面臨的國內經濟形勢要比當年的日本差得多。25年前,日本已經完成了工業化,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社會福利體系,日本企業尤其是製造業與美國處在同一水平線上,部分領域還超過了美國。三菱、豐田、日立、索尼、鬆下等超級企業支撐著日本的國際競爭力。而且日本數萬億美元海外資產可觀的年收益,更大大增強了日本金融體系修復的動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