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賀衛方:“大學應是‘學者的共和國’”

http://www.CRNTT.com   2010-03-18 10:04:43  


  中評社北京3月18日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徵求意見稿近日公布,“教授治校”、“教授治學”、大學“去行政化”等話題,又成為公眾熱議的對象。就大學改革的相關話題,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賀衛方,日前接受了理財一周報記者的專訪。

  大學應是“學者的共和國”

  理財一周報:何謂大學“行政化”?它有哪些外在表現?

  賀衛方:大學“行政化”,大約是這樣一種狀態:在大學中,所有涉及學術、決策和發展的最重要的規則,都是由行政系統——嚴格來說是黨政系統——制定作出的,教師在整個大學管理中被邊緣化。其外在表現,還有大學講級別、黨政官員數量龐大、有官職的人才能夠壟斷學術資源等,再就是大學與政府管理部門(即教育行政部門)之間,存在相當大的依賴關係。

  我觀察到,最近10多年來,在教育資源的分配方面,教育行政部門的權力越來越大。評估不用說了,現在是臭名昭著;學術評價方面,本應該由大學自我評價的權利,卻被教育部的相關委員會不斷加以蠶食;甚至包括研究生入學考試,教育部也在試圖將它變成全國統一考試,而不是由大學自主決定。

  理財一周報:大學“去行政化”應該如何著手,就是取消高校的行政級別嗎?

  賀衛方:取消行政級別,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要非常明確地倡導大學自治、大學獨立,切斷國家行政部門控制大學的渠道,讓大學自治。但這只是一個方面。

  另一方面,我覺得要容許“多種所有制大學”。現在我們都是公立、國立大學,依賴國家財政撥款,其實中國教育最好的時期——上世紀20到40年代,當時就是“多種所有制大學”。像北大、清華是國立,南開、複旦當時就是私立的。

  還有一支很重要的力量,就是教會學校,如燕京、輔仁、聖約翰等,都是很好的大學。來自不同國家的傳統,使教會大學保持了多樣化的特色,利於相互之間的競爭。

  我覺得必須要有競爭。有時候大學對國家人才、教育的影響不是短時間能看出來的,所以作決策的人一定要有非常好的眼光。現在的大學都是統一的“國字號”,這是不合理的,沒辦法煥發出真正的活力,行政化現象越來越重。

  大學內部的改革,我覺得必須明確地限定大學的黨政權力和行政權力之間的界限。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現在大學里面,校長往往是“二把手”,黨委書記才是“一把手”。大學里哪些方面應該由黨委來決策,哪些方面應該由行政來決策,是必須限定的。如學院院長的人選,在還沒有實現“教授治校”的時候,一般由上面任命,那麼應該由黨委來任命,還是由行政來任命?

  很多大學走向衰落的原因,是黨政長期不合。我覺得這是一個結構性難題,要讓大學的黨委書記和校長有比較和諧的關係,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