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球互聯網的巴爾幹化

http://www.CRNTT.com   2010-03-29 08:54:01  


  中評社北京3月28日訊/“將地域壁壘強加給互聯網,會使網絡發生轉變,違背其設計者最初的理念—創造一個沒有邊界和距離的世界。不過這也沒有什麼:我們生存在現實世界,怎可期待一個完美而理想的虛擬世界呢?我們將同時遭受離心力和向心力的拉扯:一方面,有數種從中心向外拉的力量,朝著分散化、差異化和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也有重申中央控制以及政府權力的力量。它們同時作用在政策的宏觀層次和日常經驗的微觀層次上,它們所造成的政治與文化後果,只能讓歷史做鑒定。”《時代周報》日前登載胡泳的評論文章“全球互聯網的巴爾幹化”,內容如下:

  也許你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存在著一部法律叫做《創作與互聯網法》。根據這項2009年提出的法案,法國政府將專門建設一個最高機構,保護網絡知識產權。如果該機構發現某位網民非法下載,將通過郵件和信件方式對該網民進行警告,如果警告無效,該機構就可能實施“三大打擊”—強制斷網一年、罰款30萬歐元,或者處以兩年監禁。

  這部被稱為“世界最嚴厲”的打擊非法下載的法案,最後被法國憲法委員會判決違反憲法,而使這項法案夭折的主要原因是其中關於強制斷網的內容,被憲法委員會裁定為“侵犯人權,違背言論自由”。2009年10月,憲法委員會批准了該法案的一個修訂版,剝奪了政府機構制裁網民的權力,要求在採取強制斷網的處罰之前必須經過司法評估。

  這個故事說明了全球互聯網已經走到哪一步。直到主流政府和公司意識到網絡的威力時為止,互聯網曾經有過一段不受阻礙的自由時光;在那時,很多人夢想可以不分地域、不分用戶、不分用途地確保網民對網絡的自由訪問。而今天,大家不得不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網絡世界要向所有人開放嗎?對網絡的訪問能力將不僅取決於網絡的接入,還將取決於你是否能做好人、幹對的事,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嗎?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