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壟斷企業 理應返利於民

http://www.CRNTT.com   2010-03-28 10:11:40  


國企的壟斷利潤應該通過其它方式回饋社會而不是獨享
  中評社香港3月28日訊/“壟斷企業以壟斷賺取高額壟斷利潤,這個利潤不應由企業自己獨享或隨意‘揮霍’,其中的一部分理應以‘讓利於民’或‘返利於民’的方式與民分享,除非壟斷企業的壟斷地位被徹底打破。”《大公報》今天登出企業策劃人黃燕的文章,強調“壟斷企業理應返利於民”,文章內容如下: 
 
  內地壟斷企業(主指央企及其他處壟斷地位的國企)最近屢遭社會的“口誅筆伐”。一方面是因為壟斷企業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價格一直不低,而顧客滿意度卻始終不高。例如電信業的收費居高不下,收費方式一直改變不了,比如向手機用戶雙向收費,向固話用戶每月收取一次使用費,話費不便宜,長途話費更是遠遠高於西方發達國家。中國手機和電話用戶數以億計,但價格就是降不下來,百姓對此怨聲載道。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壟斷企業擁有高額利潤,財大氣粗,花錢隨意,不僅為自己的高管和員工開出超高的薪酬和待遇,還把大筆錢盲目投到樓市、股市等非主業領域,企圖通過炒房炒地和炒股,輕鬆賺取“快錢”,甚至坐等收錢。殊不知,收益與風險成正比。以央企為代表的壟斷國企高價拿地,頻當“地王”,間接抬高了房價,引發社會不滿,78家“不務正業”的央企最近還因此被有關部門勒令退出房市。

      投資回歸理性

  應該說,壟斷國企瘋狂搶地和“不務正業”的做法,已傷及國企的聲譽。同時也凸顯壟斷企業的“通病”,其表現是:自我意識強,顧客意識弱,不求改革與創新,滿足現狀,時常惰性十足等。要問壟斷企業為何會出現這些問題?原因很簡單,壟斷使然。

  對於78家央企退出樓市,一些專家認為此舉不足以遏制房價快速上漲。但筆者認為,此舉最大的積極意義在於能夠幫助壟斷企業或國企的投資回歸理性,消除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讓它們把握住再投資的正確方向,科學合理地進行利潤再分配。

  地產業老闆馮侖說得對:壟斷國企不應將炒地作為自己的發展主業,而是應把管理、產品、服務、質量等方面作為發展重點。換言之,壟斷企業應先把自己的主業做強做精。這也是讓利於民的必由之路。對此,企業要加大對技術研發的投入,通過技術創新和技術升級,提高效率和質量,降低成本,最終大幅降低價格,讓利於民,實現企業與百姓雙贏。鐵路交通業便在做強主業方面為其他壟斷行業做出了表率,例如它們經過多年的努力和鑽研,已經掌握了超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鐵技術,令世人羨慕。而採煤業利潤頗豐,為何就不能花一些錢實現技術升級以防止礦難的再次發生呢?若沒有把主業做強做精,壟斷企業確實沒有理由提前搞多元發展。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