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昆明城管民衆衝突中誰在說謊

http://www.CRNTT.com   2010-03-30 11:37:09  


3月26日夜間至27日淩晨,昆明北倉村大量群眾和城管隊員發生衝突,最終警方與城管多輛汽車被燒毀,並有數十名群眾被拘捕。
  中評社北京3月30日訊/昆明市五華區副區長就城管與民衆衝突事件通報稱,3月26日夜間至27日淩晨,城管部門在正常執法中與違法占道經營者發生糾紛,引發不明真相群衆圍觀,並發生衝突。公安機關依法強行處置,將涉嫌“打、砸、燒”的40人帶離現場進行盤問。此間《京華時報》今天登載王艶明的評論“昆明城管民衆衝突中誰在說謊”,對此提出質疑。《東方早報》評論文章則指出,民意對城管正在敵意化。這種敵意,是基於每一個人對生活中發生的各種現象的直覺與判斷長期形成的。日常生活中,每當民眾與城管等地方政府部門之間發生衝突之時,各種權力間就形成共同體,形成權力鏈,令民間社會長期處在消極被動狀態,一般民眾對此既無奈,又不滿。這種不滿情緒如同在每一個心中裝上了火藥,遇到機會,這種情緒就會被引爆,從而釀成事端。詳細內容如下:
 
  昆明市五華區副區長就城管與民衆衝突事件通報稱,3月26日夜間至27日淩晨,城管部門在正常執法中與違法占道經營者發生糾紛,引發不明真相群衆圍觀,並發生衝突。公安機關依法強行處置,將涉嫌“打、砸、燒”的40人帶離現場進行盤問。

  又見不明真相的群衆,而且導致10輛車被掀翻、9名城管人員和4名民警受傷,這起“群體事件”必將接受法律的公正拷問。但在拷問前,應該讓現場內外“不明真相群衆”了解真相,從而讓事件經得起法律公正拷問之外,也能經得起輿論的評判。

  與五華區政府新聞通報會的內容不同,當事人和現場群衆在諸多細節上都有別樣說法,而且,這些細節對事件定性至關重要。首先,在事件的肇因上,官方說是小販楊勝秀拒不接受處罰,城管人員擬依法暫扣三輪車,在拉扯過程中當事人倒地。但目擊者描述為:楊正欲推車離開,一名胖城管將三輪車推得四輪朝天,車子將楊壓在地上,滾出來的液化氣罐砸在楊的頭部致其昏迷。

  目擊者這一描述,與在治療的楊勝秀回憶大體一致。目擊者與當事人非親非故,互不相識,且楊勝秀在事發後被送進醫院治療,記者於淩晨2點即對其作了采訪。也就是說,目擊者與當事人並不存在“串詞”嫌疑,但二者對事件的肇始過程說法一致,與官方說法迥異。

  其次,在事件升級過程中,官方稱為防止事態擴大,警方到現場維持秩序,疏導圍觀人員;120急救車接通知後到現場把楊勝秀送往醫院。但目擊者說,楊勝秀昏迷後,圍觀群衆要求城管將其送醫,城管卻上車欲走,堅持不送老人就醫,才導致事件升級。若真如群衆所言,城管在此事件中顯然負有責任。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