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球再平衡呼喚中美合作博弈

http://www.CRNTT.com   2010-04-04 08:49:23  


 
  第一,自主性調節機制並不完美。自主性調節機制主要通過雙邊和多邊的匯率變動來調節經常賬戶而發揮作用,但必須存在一個重要前提,各國實行完全自由浮動的匯率制度,由此才能使得外部經濟對於匯率、相對價格和外匯儲備等因素變動保持充分彈性。然而,三大貨幣集團已經使得這一前提不複存在,匯率對經濟的調節有限。

  第二,價值評估效應並不有效。當存在外部經濟失衡時,通過匯率變動使得跨國資產價值重估,產生的價值評估效應可以實現財富從貨幣升值國迅速轉移到貨幣貶值國,從而使外部經濟失衡得以糾正。然而這種效應的發揮是以改變一國的對外資產淨頭寸為目的的,它需要一定的條件:匯率變化未被預期以及浮動匯率制。而這種條件在現實經濟環境中難以完全滿足

  中美“合則多利、分則兩傷”

  文章表示,由於全球化失靈的存在,三大貨幣集團構成的貨幣金字塔,也必然缺乏穩定性。當全球經濟趨好時,表現為一種短期均衡,反之,全球經濟就會出現劇烈波動。

  一是因為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仍然面臨著內在矛盾,美元與人民幣通過國際收支賬戶捆綁在一起,而中美兩國的“身份”存在很大差異;二是因為缺乏一個保持多元化貨幣體系及世界貨幣供應量穩定的基礎,大難臨頭各自飛,每逢全球經濟遭受衝擊,各主要儲備貨幣國家都會為了自身利益而放棄維護國際貨幣體系穩定的責任,上世紀90年代的日本,而今的美國都是很好地證明。

  與美國相比,中國的條件決定了人民幣匯率實現自由浮動還要做許多準備。其中,最為關鍵的事情就是“調結構”,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只有把國內問題理順了,中國才有信心和勇氣去放開資本賬戶,實現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中美都面臨失衡,而責任卻不同。中國要做的是盡快糾正內部經濟失衡,循序漸進推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為下一步擴大開放打好基礎。美國實質上面對的是全球經濟失衡,在過去的30多年裡,美國從這一失衡中獲取了巨額的政治、經濟收益,實現再平衡美國理所應當要承擔更大的責任,而不能“以鄰為壑”轉嫁成本。

  蒙代爾有句名言:國際貨幣體系是一個相互合作的遊戲。在目前國際貨幣體系不會發生根本性變革的情況下,中美合作是全球經濟走向復甦的關鍵,也是全球經濟實現再平衡的前提。中美相爭的結局,只能是兩敗俱傷,讓那些坐山觀虎鬥的中間浮動國和其它釘住外圍國從中獲利。中美兩國關係的最優解,應是摒棄分歧,共同維護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攜手走合作博弈之路。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