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持續的公民參與是預算改革最大動力

http://www.CRNTT.com   2010-04-15 09:09:32  


  中評社北京4月15日訊/截至 2010年4月11日,共有35家中央部委公布了部門預算。總預算支出超過百億元的部委有6個,其中交通運輸部預算支出超過1200億元, 2010年成為中國中央部門預算公開的第一年。

  證券時報刊登媒體評論人銀玉芝文章表示,如果按照嚴格的預算公開標準,所有中央部委公開的預算,都不及格。儘管如此,這樣的公開,也是第一次,其裡程碑式的意義還是值得稱道。開閘的水,沒有回頭路,我們相信,預算公開的潮流是不可阻擋的;我們相信,每一次的公開,都會在上一次公開的基礎上有所進步。但預算公開的進步,包括預算制度的改革,不僅需要高層和相關部門的積極主動,另一方面也需要公眾的努力,加以推動。

  文章指出,前提之一是,必須保證公民對預算過程的參與。這方面香港的成功經驗值得借鑒。不過值得說的是,在參與和回應性機制中,其實是有學問的。因為公眾大部分的利益訴求,不可能直接被采納,甚至不會被聽到。所以,公民在預算過程和政治程序中,必須要形成自己的利益代言人。

  對於預算過程來說,雖然各個階段的公眾參與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在預算準備階段。也就是說,在預算的形成和制定階段,公眾最關切的那些公共服務與設施的需求,必須由公民直接提出,或由公眾的代表、團體直接提出。否則公眾後期的參與,無論多麼公開,其實意義都是不大的。

  現在我們看到的各部委預算,根本就只有收支的大致數據,其他詳細信息一概不知道。這樣的預算既無法對官員和政府機構形成壓力,也無法體現公眾訴求。所以,預算公開的信息的詳盡和滿意,關鍵在於制定階段必須要充分體現公眾意見。同時,在表決階段,必須有公眾代言人的充分討論。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