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美不對稱“核心利益”怎博弈

http://www.CRNTT.com   2010-04-15 11:29:30  


 
  世界上第一個霸權國家是英國,也有類似的路程。英國同樣占據了世界軍事的制高點,英國政治上和用英鎊左右了世界前後200年,而且和美國一樣,倫敦是世界的金融中心,負責全世界主要的融資金融活動。英國人向世界各國(主要是歐洲國家)大量借債,然後隨著英鎊貶值而進行自我減債的自利活動。這和今天美國、美元一幣獨大80多年十分類似。 

  低估是貨幣轉軌的困境回到人民幣匯率的問題。據國際經濟和金融機構都估測認為,人民幣目前的匯率大約低估了30-50%--這是中國由"計劃經濟"轉軌"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只不過需要時間、周期來調整而已。在國際場合,由於現代貨幣機制的複雜性,沒有知道一種貨幣確實真正的價值,因此對貨幣價值的估計,主要通過物價和外貿情況來估計。簡單來說,既然中國貨品在全球可以低價出售,便顯示中國製造的以人民幣為成本的產品估價較低才有能力出去。中國官方銀行以對美元固定的價格來確定人民幣匯率,意味著每一美元進入中國,官方都必須釋放六點八人民幣進行買入。假如中國外匯儲備一年增加一萬億美元,那麼等於必須向國內金融體系投放六點八萬億人民幣。這等於中國全年GDP的一半左右。這種被迫的貨幣發行,對中國經濟同樣有巨大損害。經濟過熱、資產價格虛漲、通貨膨脹都是問題。事實上中國的通脹已經開始,雖然官方統計刻意壓低有關數字,但市場物價的變化指向明確。人民幣盯緊美元的政策,官方為了對衝外匯占款,必須繼續發行基礎貨幣,國內資產價格必然繼續虛漲,更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加劇國際熱錢湧入,而為了抑制熱錢湧入,又不敢大幅度升息,這使得中國政府的貨幣政策基本失去了功能。其結果是,利率不敢升,匯率不敢調,熱錢加快湧入,資產價格繼續暴漲,嚴重通貨膨脹突然大爆發,到最後,將迫使中國政府採取硬著陸的貨幣政策進行調整。 

  ●美國壓力將長期存在 

  全球第一次金融海嘯,為美國國家積累了高達超過10萬億美元長期國家債務。為這10萬億美元債務,美國將至少在20年以上,長期採取美元匯率向下、壓制其它貨幣的大致方向。中國是過去30年來,全球經濟一體化受益最大、國家和財富積累最多的國家。其國內經濟制度和經濟政策,導致中國貧富懸殊嚴重,而影響國內市場的充分發育。中國依靠強硬一統的行政權力,迫使中國社會維持勞動力和環境成本的低廉,而刻意補貼對外出口。中國經濟增長過於單一依靠出口,是中國必須控制人民幣匯率的基本原因。出口導向是東亞經濟發展模式的核心。日本、韓國、台灣和香港,都先後依靠同樣的道路走向富裕。然而中國不同了。中國剛剛開始富裕,便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對美貿易出超巨大,全球各國的市場已經充斥了中國製造的產品。這是由於中國是一個巨大的經濟體,徹底而完全地依賴外國市場,本身就是一種不可持續、難以維繫的發展之路。 

(光明網《光明觀察》 鞏勝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