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俄新棋局 不能僅靠高層外交

http://www.CRNTT.com   2010-04-26 11:01:40  


中俄天然氣管道綫路示意圖
  中評社北京4月26日訊/“中俄合作在實際操作中涉及大量的多邊因素,不能簡單地看成雙邊合作……這些差異為我們帶來的新挑戰,僅靠政治外交、高層外交是很難處理的。在現實中,兩國國有公司之間的合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公司外交’已經體現出來,但民間外交、‘第二軌道’的作用還是有限。”上海《第一財經日報》今天登載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能源問題專家徐小傑的評論文章“中俄新棋局 不能僅靠高層外交”,內容如下:

  在冷戰結束以後,中俄石油合作大致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1992~1996年的探索階段。俄羅斯由原來的全球性大國淪為地區性大國,有主動合作的意向,但該階段政治合作比較明顯,實質的經濟合作不甚突出,尤其是資源上沒有重大的實質性合作,現在想起來也是錯過了重要的機會。1996年葉利欽訪華、兩國建立戰略性合作夥伴關系、簽署石油天然氣合作協議,標志著起步階段。2000年~2004年是初步發展階段,俄羅斯普京時代開始,調整了 “一邊倒,靠美國”的外交政策。2004~2008年,是普京的第二任期,中俄石油合作進入深入發展階段。2004年以後,中石油與俄羅斯的國有石油公司簽訂了一些戰略資金的合作協議,俄羅斯也開始強調國有石油公司在合作中的作用,管綫建設、上下游相互投資等。

   自2008年以後,中俄合作是否進入新的階段還很難說,但至少是進入了一個新的思考期。俄羅斯要走國家控制石油資源、縮小與外國公司在上游階段的合作的道路,也不一定能走得通,所以俄羅斯還是強調,對外開放的大門並沒有關死。俄羅斯的資金短缺,在金融危機的打擊下,這個資源型國家很多公司產生不少債務。這表明,俄羅斯對中國的作用有了新的認識:中國不僅是巨大的市場,還有巨大的資金優勢,這是俄羅斯不可忽視的,也是必須承認的。

  當前,兩國之間有許多問題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俄羅斯對同中國的合作有一個自己的定位,從心理上既要依靠、利用,也可能懷疑、排斥,目前是前兩種情況居主導。中國過去與俄羅斯的合作帶有理想主義的因素,對雙方國情的認識還不甚深入。我們認為,既然中俄雙方有相互需求,就有合作;有合作,就只需要強調雙贏互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