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家搭脈:中國的伊核之策

http://www.CRNTT.com   2010-05-06 12:34:08  


 
  如若美國情報所言,目前沒有證據表明伊朗政府決定生產核武器,為何奧巴馬政府自2009年以來一直顯得很焦慮,並動用大量外交資源要制裁伊朗?華黎明分析認為,奧巴馬政府是因為受到內外多方面的壓力,主要來自美國國會和以色列。

  在同伊朗政府接觸遲遲得不到響應的情況下,奧巴馬從國內政治角度考慮,不得不推動對伊朗的制裁。華黎明說,“儘管伊朗沒有把談判的門關死,但奧巴馬政府需要在今年11月中期選舉之前在伊朗問題上交出一個成績單。奧巴馬在之前核峰會上已經拿到了政治資本,現在伊朗核問題上也需要有所交待。”

  而另一方面,美國盟友以色列對伊朗發展核項目非常敏感警惕,“對以色列來講,主要不是擔心伊朗擁有核彈頭和運載工具後會攻擊到以色列境內,而是擔心自己失去在中東地區唯一核國家的地位。”華黎明說。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國防部長巴拉克幾次到美國訪問,都要求美國加緊對伊朗制裁,稱若制裁失敗,就要用動用武力,並希望美國屆時能提供鑽地彈、空中加油機等支援。

  但是對已經深陷兩個戰爭泥潭的美國來說,並不願、也無力在中東地區打第三次戰爭。最近,談及美國是否擔心以色列不先與美國協商便向伊朗發動攻擊時,拜登說:“以色列不會那麼做。”他表示,以色列方面同意“先觀望”制裁伊朗能否奏效。

  今年3月,俄羅斯媒體稱美軍已將387枚“掩體粉碎機”智能炸彈秘密運往其位於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亞基地,此條爆炸性消息掀起了新一輪炒作,有人認為美國正在做對伊朗動武的最後準備——這種鑽地炸彈就是美國2007年開始專門針對伊朗研製的。

  “但在這個時間點還不是馬上要發動戰爭。”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戰略研究所教授孟祥青認為,美方此舉是出於三個考慮。“第一,安撫以色列,在外交上和軍事上給以色列吃定心丸;第二,安撫中東地區伊朗的周邊國家;第三,從軍事上講,也是為了下一步推動聯合國制裁決議奠定威懾的基礎。”“所以,政治意義大於軍事意義。”

中俄作何決定?

  以往在制裁伊朗問題上,中國和俄羅斯是主要持異議的國家。但日前,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卻表示,從本質上來說,制裁是不好的,因為制裁“很少有效”。可如果“用盡所有其他可能產生影響的方式”還是行不通的話,“為什麼不”進行制裁呢?

  面對俄羅斯的“轉向”,西方主流媒體就製造了這麼一種輿論氛圍:5+1裡面唯獨中國不願意參加制裁,因為中國已超過歐盟成為伊朗最大貿易夥伴,是伊朗技術和其他援助的主要供應國。

  對此,新華社前中東總分社社長唐繼贊認為,“俄羅斯形式上有所改變,本質不會變。西方炒作,就是要離間中俄關係。”

  華黎明認為,雖然中國目前在這個問題上看起來顯得孤立,但是完全可以“從容應對”,因為“從另外一個角度看,5+1中除了美國,其他5家都在伊朗有實實在在的利益,而且利益都不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