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你好,卡梅倫

http://www.CRNTT.com   2010-05-13 11:20:55  


 
為什麼43歲的卡梅倫能當上首相?

來源: 浙江在綫2010年05月12日 

  雖然不像兩年前奧巴馬競選旋風那樣給給人們帶來強大的心理震撼,但大衛-卡梅倫的入主唐寧街十號成為英國新一屆首相,還是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雖然英國早已不複“日不落帝國”的榮光,但仍然還是很有分量的國家,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區區六千萬人口,GDP總量卻雄踞全球前六。對中國人來說,英國也是很重要的國家,是歐盟國家中對華投資額最大的國家,2010年度中英貿易額很可能突破600億美元。讓我們嘖嘖稱奇的是,這個印象中總是循規守舊、暮氣沉沉的“老大帝國”,如今卻選出了這麼一個新潮、帥氣而又談鋒犀利的首相。無怪乎我們的網絡媒體幾乎衆口同聲地把“兩百年來英國最年輕首相”搬到標題裡。其實,那個比卡梅倫歲數更小時就當首相、叫洛德-利物浦的人,是在1812年登上大位,距今是198年。

  仿佛在不經意間,短短兩年時間內,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60後”世代已經登上三個大國的權力之巔。他們分別是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生於1965年;美國總統奧巴馬,生於1961年;現在又冒出個英國首相,卡梅隆,生於1966年,43歲。年輕與活力之風正悄悄吹拂新世紀的全球政治舞台。

  為什麼43歲的卡梅倫能當上首相?

  不可否認,卡梅倫有與奧巴馬類似的清新形象,這在資訊發達的網絡年代比較容易受到選民青睞。但他們能夠橫空出世,更重要的是因為對其國民的痛苦感受作出了響亮回應,描繪了革新經濟社會的藍圖。奧巴馬的選戰,恰逢美國身處大蕭條年代以來最深重的金融危機,他的團隊提出“change(改變)”的口號,獲得了多數國民的認同。無獨有偶,今年以來,由希臘引發的金融危機席捲全歐,英國經濟也受傷很深,民怨鼎沸,在這樣的情況下,卡梅隆師法奧巴馬,直接扛起變革的大旗,用改革的理念訴諸於強大民意,終於把連續執政13年之久的工黨趕下執政寶座。

  卡梅倫能脫穎而出,不僅是“天時地利”的厚愛,也離不開無可挑剔的個人素質和從政履歷。與擁有哈佛博士頭銜的奧巴馬相似,卡梅倫並非沒有學識的俗物。他出身伊頓公學和牛津大學,年紀輕輕就角逐議院的殘酷選戰,並在激烈的黨派爭鬥中磨勵出超拔同儕的膽識和才略。同時,公平開放的選舉文化,以及由之形成的堪稱精密的精英拔擢體系,也確保能突破年齡常規,把真正的濟世之才推到第一綫。如果是在等級森嚴、論資排輩的威權體制中,像奧巴馬或卡梅倫這樣的人,想要在四十多歲就成為政治領袖,幾乎是不可能的奇談。

  在機制健全的民主社會,一個人是否有機會成為政治領袖,其實並不是簡單地取決於年齡,而是國民的選擇。只要擁有成熟的選拔機制,只要多數人認為值得托付,一個候選人太年輕不是問題,太年老也不是問題。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選出了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約翰-肯尼迪,也是年僅43歲;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又選出了歷史上最年邁的總統——羅納德-裡根,幹完兩任8年任期時已是78歲。兩年前,被稱作“少壯首相”的安倍晉三辭職後,接任的卻是年過七旬的福田康夫。或許奧巴馬、卡梅倫這些“60後”離任時,繼任者又回到“50後”甚至“40後”,應該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