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明年APEC:“胡馬會”是否可行?

http://www.CRNTT.com   2010-05-17 12:06:59  


 
  節目開始前,鳳凰衛視曾在全球觀眾中就包道格提議的可行性做了一個民意調查,六個選項及其結果如下:一、這一構想完全可行(77.07%);二、這一構想完全不可行(4.67%);三、取決於台灣內部藍綠意見的整合(1.67%);四、視乎北京的態度(3.28%);五、視乎馬英九本人決心(11.64%);六、視乎美國在兩岸間的游說力度(1.67%)。

  面對台灣藍綠、北京三方人士的觀點和民調結果,並綜合兩岸結構性認知障礙以及台灣內部的共識和分歧可以看出,“胡馬會”在兩岸現有政治關係上仍是一個高度敏感議題,但從全球華人的樸素情感出發,卻又是一個眾望所歸、大勢所趨的議題;因此,現階段需要的不是在兩岸間竪起新的認知藩籬,而是考慮如何巧妙拆解現有障礙,以策略和藝術逐漸達成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偉大和解。

北京與馬英九:各自有哪些障礙?

  就心理障礙而言,北京與馬英九可能各自都有顧慮;但比較之下,馬英九的顧慮可能要多過北京。對北京而言,可能的顧慮無非是對美國角色的疑慮和對未來可能有的負面效應的評估。但過去若干年,北京已有“胡連會”和“胡蕭會”的正面經驗,而且2008年4月的博鰲“胡蕭會”,恰好在蕭萬長當選台灣副總統之後;再加上年前胡錦濤也與連戰在亞太經合峰會見面,雖然連戰的身份不同於馬英九,但在不同場合的多次“胡連會”加上零八年微妙的博鰲“胡蕭會”基礎上,再多一次“胡馬會”對北京而言,心理障礙應該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多。

  但馬英九方面就有所不同。眾所周知,對馬英九的牽制主要來自兩方面:一、綠營反對;二、選舉壓力,兩者相輔相成。但最近幾個月,台灣內部形勢似乎正在發生微妙變化。首先是“雙贏辯論”後,馬英九的民調大幅上升;其次是蔡英文首度正式提出願意與大陸展開不設前提的對話。最主要的是,雖然人們對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仍有諸多批評,但在蔡英文領導下的民進黨,似乎正在不為人注意之中,逐漸改變民進黨原先的非理性風格。一如之前許多人一味批評馬英九的性格和能力,而忽略了其理性、中道和謹慎的特點,民進黨正在發生的這一微妙變化,無論對台灣內部生態還是對兩岸關係,其長期效應也都十分值得觀察。

北京與馬英九:各自須做些什麼?

  現在要做的是,如何在包括“胡馬會”在內的一系列技術議題的操作上,謹慎伴隨這一良性進程的發展,而非再以各自保守的立場將其扼殺於萌芽狀態之中。毋庸諱言,大陸和台灣內部各自都有不少保守思潮和勢力,民進黨內部的台獨基本教義派和大陸內部的“寧左勿右”思潮若短兵相接,則兩岸關係必將陷入長久惡化的局面。相反,若能陪伴和培養雙方理性力量的成長,那麼兩岸關係就可能步出困境,走向光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