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用台灣的文化拯救台資企業

http://www.CRNTT.com   2010-05-19 08:23:04  


圖為福建台資企業冠捷公司液晶板生產車間。記者許躍芝
  中評社北京5月19日訊/“面對媒體關於台資在大陸企業的負面報道,比如台資企業員工的福利待遇比較低下,或者富士康員工頻繁自殺,我一直有點不解:台資在大陸的企業,為什麼不像台灣的中華文化那樣善良醇厚?”21世紀網-《21世紀經濟報道》18日登載學者秋風的文章“用台灣的文化拯救台資企業”,內容如下:

   筆者不在商界,也不屬於職場中人,更沒有研究過企業,所以,對於各個文化背景的企業在華的生態和文化,並無體會和研究。但從媒體報道,尤其是職場中人在網上交流發布的信息中得知,職場中人對台資在大陸企業的生態、文化,持負面態度的比例似乎異乎尋常地高。今年上半年富士康有八名員工相繼跳樓身亡,令人震驚,也坐實了社會的評價。

  這讓我倍感困惑。因為學術交流,曾經兩次短暫去過台灣。回來之後,我逢人便說,在我去過的有限的地方中,台灣最好,讓人有回家的感覺。行走在台北、台南的大街小巷,我有一種十分親切的感覺。在此過程中,也認識一些台灣學界朋友。不倫新雨舊知,普遍溫文爾雅,中庸平和,不像大陸學者那樣庸俗粗鄙,張牙舞爪。這不只是我一個人的看法,去過台灣的朋友多有這種觀感。比如,有大陸訪客在媒體上稱讚台灣風俗善良醇厚,人民不焦不躁。

  這種觀感,也許來自於兩岸過分懸殊的反差,或有溢美之處。但我相信,這種觀感是可以獲得某種可信的解釋的。這個解釋就是,兩岸的文化底蘊不同。大陸經歷過幾十年的文化革命,傳統被破壞殆盡,尤其是宗教和歷史地形成的人民之間的社會交往網絡遭到嚴重損毀。社會的教化體系基本崩塌,人的生存、人與人的關係回到了某種“自然”狀態。相反,在台灣,雖遭受現代性侵蝕,傳統終究沒有遭受人為的強力破壞。在台南,隨處可以看到民間信仰的廟堂。因而,社會教化體系仍然在發揮作用。這一點也就可以解釋,台灣社會何以生長出中華文化圈內最為發達的慈善、公益事業體系。我經常想,大陸文化的提升、大陸民眾風俗的改善,遲早要依靠台灣的反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