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富士康該怎樣補償

http://www.CRNTT.com   2010-05-21 12:11:18  


這些富士康員工每天坐著穿梭巴士上下班,往來於固定的車間和宿舍,卻不清楚未來的方向。(南方周末)
這些拿著低工資,永遠發不了財的工人熱衷於買彩票、買馬,以此寄托希望。(南方周末)
  中評社北京5月21日訊/富士康的連環跳樓自殺已經發展到了第九起,一個不祥的信號正在從員工和家屬們的反映之中傳遞出來:他們已經在關注和討論企業對自殺者的補償金額了……《21世紀經濟報道》今天登載周飆的文章“富士康應該怎樣補償”,內容如下:

  富士康的連環跳樓自殺已經發展到了第九起,並險些發生了第十起,各方都在為此而痛惜、焦灼和困惑;與此同時,一個不祥的信號正在從員工和家屬們的反映之中傳遞出來:他們已經在關注和討論企業對自殺者的補償金額了;更有報道顯示,在深圳其它企業的類似事件中,已有一些自殺者的家屬在以富士康的先例為參照,向雇主要求人道補償。

  如果事實證明企業對員工的自殺負有責任,當然應該賠償,但富士康所施行的無責任人道補償,卻是一種惡性激勵,它會鼓勵更多的自殺行為,不僅在富士康內部,也會波及整個珠三角工業區;可以相信,無責任補償政策的動機是善良的,目的也在於息事寧人,然而事實上,它卻在無意中構成了對自殺行為的公開收購,而且出價不低;一旦高價收購成為穩定預期,定會吸引到越來越多的人把命賣給你。

  有人會說,二三十萬補償不足以買到一條命,誰會為這點錢就去跳樓呢?確實,普通人是不會,但社會中存在大量不那麼普通的人,這些精神狀態處於邊緣水平的人,在遭遇特定的情境時,就可能自殺,而激勵的作用會在他們身上得以表現;事實上,即便沒有補償的激勵,許多人也跳樓了,而對補償的可信預期會促使那些搖擺者作出決定。

  也有人會問:命都沒了,還要錢幹啥?答案是:給家庭。心理學家德.卡坦扎羅的研究顯示,兩性關係上的挫折,和感覺自己成為家庭的負擔,是自殺的兩大主要動機,顯然,後一種很容易被高額金錢補償所激勵;用許多自殺者的話說,自己很沒用、沒出息、不能替父母分憂、反而讓他們操心、幫不了弟弟妹妹、娶不到老婆、滿足不了父母抱孫子的願望,等等;此時,如果他想到自己的死能給家人帶去一大筆他們從未指望能攢夠的錢,是不是一種很大的誘惑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