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穩步匯改是經濟結構調整的必要條件

http://www.CRNTT.com   2010-05-26 08:13:26  


保持人民幣匯率改革的節奏,爭取做到在支撑經濟增長和就業水平不下滑的前提下,完成結構調整任務。
  中評社北京5月26日訊/5月24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開幕式上表示,中國將繼續按照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原則,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

  東方早報發表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文章表示,當前,希臘的震蕩,使美歐等發達國家對人民幣匯率改革的態度發生了微妙變化,也就是說,美歐意識到,如何確保中國經濟發展勢頭,並從中爭取更大的經濟合作,比打匯率戰和貿易戰更加重要。

  但是,中國政府依然再次鮮明地亮出後危機時代的發展戰略——即保持人民幣匯率改革的節奏,爭取做到在支撐經濟增長和就業水平不下滑的前提下,完成結構調整任務。因為從日韓匯改中可以看出,本幣升值不僅沒有緩解日美、韓美之間的貿易不平衡狀況,反而帶來了經濟的空心化和資產泡沫。從這個意義上講,今天貿然推進人民幣升值,更加可能會加速資產的泡沫現象,這一風險要比人民幣匯率大幅增值造成出口減少的風險更大。

  文章分析,如果我們滿足於人民幣匯率所帶來的價格競爭優勢,放慢內需培育和企業核心競爭力提高的結構調整速度,那麼,中國投資所帶來的要素成本的增加(原油價格、鐵礦石價格的上漲)和要素市場的價格自由化都會衝消匯率的競爭優勢。最終會讓我們的企業自己認識到,除匯率“好處”,還需要具備一些其他方面的競爭力,比如,技術、品牌、服務和人才等。同時,在歐美經濟沒有出現實質性復甦時,匯率對增進出口的優勢會顯得那麼有限。如何打造國內市場,不僅出於歐美國家所覬覦的結果,而且,也是中國企業和廣大勞動者所期望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講,今天人民幣匯率的穩步改革,完全是在為中國經濟順利地進行結構調整創造良好的環境。

  具體而言,在現有的經濟發展階段,一方面要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保證工資和勞動生產率的同步增長,以此帶動中國社會大眾整體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要盡快解決有消費能力的社會階層的“後顧之憂”(養老、醫療、住房、教育等社會保障),讓他們享受到消費所帶來的幸福和快樂。如果這方面沒有很好的起色,而僅僅通過人民幣匯率的調整來抑制出口,可能會出現人們把資源投向金融市場,而不是投向缺乏消費能力支撐的實體經濟。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