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舒蕪其人與“胡風事件”

http://www.CRNTT.com   2010-05-28 12:16:26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今人在批評楊先生時,往往忽略了這麼幾點:第一,"文革"初期,楊榮國和大多數知識分子一樣,也曾被嚴厲批鬥,甚至遭到過毒打(左胸及腎受傷),也在"五七幹校"從事過體力勞動;夫人陳慧敏女士更是被折磨成精神病患者,後棄家出走,又不幸溺水身亡。第二,楊先生的"批孔"或"抑孔",並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這是他在新中國建立前就已經確立的基本學術立場,總的說,這一立場並不錯;更重要的是,在"文革"中,早在1973年5月毛澤東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提出"批孔"問題前,楊先生在1972年第12期的《紅旗》雜志上就發表了《春秋戰國時期思想領域內兩條路綫鬥爭》的文章--是毛澤東先注意到了楊先生的文章,而不是楊先生主動地去附會毛澤東的觀點的。第三,在"文革"後期的"批孔"中,楊先生雖然的確寫過一些缺乏根據的文章,說過一些缺乏根據的話,"不惜歪曲事實,散布了不少錯誤觀點",但並未發現他"與'四人幫'有組織上的聯系"。(1982年6月中共廣東省委、紀委對楊榮國的結論,轉引自見散木:《"批林批孔"運動中的幾位學者(之二)--關於楊榮國先生》,見《歷史學家茶座》2007年第2輯)

  可惜的是,楊先生並沒有等到組織上給他做出結論就去世了。在清查"四人幫"的運動中,正在因患癌症住院的楊先生先是被從首長住的特級病房換到了一般的高幹病房,後來又從高幹病房被換到了多人合住的普通病房;楊先生是在接受審查和批判的過程中,於1978年8月病逝的。

  歷史有時候真好象在作弄人。2002年和2004年,中山大學出版社先後出版了《楊榮國教授學術論文選》和《楊榮國文集》,並分別舉行了首發式和出版座談會。會上,不少領導和專家指出,應該實事求是地評價楊榮國先生的一生,還楊先生以其本來面目;很多專家指出,楊先生的一生,黨性極強,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他的著述,有個很突出的特色,就是文字通俗易懂:他習慣於把征引的古文精心翻譯成白話文,然後在注釋中附上原文,以供讀者對照--這樣的做法,在當下的學界,很少能看到了!

  同任何人一樣,楊先生的道德文章,自有其缺點和不足,後人完全可以臧否。但在今天的複古熱和所謂的"國學"熱中,在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愈演愈烈之時,在大量的無法讓更多讀者看懂的"學術文章"成批量生產的情況下,我們知道一點楊榮國先生,是不是多少還有點必要呢?

(2010-05-28 00:17:58 光明網-光明觀察 作者:王保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