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危險的都市隔離帶

http://www.CRNTT.com   2010-06-10 10:48:11  


 
北京大興城中村“圍牆新政”

  建圍牆,安街門,設崗亭。自4月底北京大興區高調宣布推廣村莊“封閉式社區管理”之後,今年5月底,位於南五環以外的西紅門鎮,已有16個位於城鄉接合部的村莊試行。被圈起來的村莊,究竟是一種簡單化隔絕外來人口的管理格局,還是在特殊地帶的治安創新管理模式?南都記者 楊曉紅 發自北京

封閉管理

  月25日,是壽保莊、老三餘村實行封閉式管理“滿月”的日子。

  隨著485路公共汽車進站,乘客開始三三兩兩走進壽保莊。村口竪著一個醒目的藍色標牌:檢查出入證。門口半開的電動鐵門一側,站著兩名村聯防隊員,不過,他們除了偶爾要求進村車輛停車查證之外,對行人很少過問。

  與壽保莊一路之隔的老三餘村,村口大鐵門牌後約10多米處,新建了一道自動格栅門,白天只開了一道僅容一人通過的小門,一位治安員站在門後,緊張地打量著每一個進村的人。

  這是北京近郊的兩個典型城中村,同屬大興區西紅門鎮所轄。與南方零星落在城區中心不同,北京的城中村多散布於郊外:頭頂四環天,腳踏六環邊,五環為腰帶,京開(高速)連內外。

  如今,一場“圍牆新政”正在這些城中村里興起。今年4月底以來,大興區公安分局在鎮政府配合支持下,率先在西紅門鎮16個村莊高調推進封閉式的“社區化管理”———“建圍牆、安街門、設崗亭”,10餘天內,流動人口與戶籍人口“倒掛”的壽保莊、老三餘村、大生莊、大白樓村等村陸續施行,按照要求,各村莊一律早上6點開門,晚上11點關門。

  “白天查得很鬆,但晚上查得嚴,一般都得查出入證,尤其是背著大包小包往村外走的人。”老三餘村長兼村聯防隊隊長郭瑞豐介紹,鎮上、村里共為封閉式管理投入20多萬元,包括新建大門等13個街門、村綜治中心、一批監控探頭,擴招10多名治安聯防隊員……到了晚上,村里就只開兩個門,且有專人站崗查證。

  事實上,這種封閉式管理,附近的大生莊早在幾年前已經試水。在村人記憶里,2002年北京修中軸線時,大生莊就沒有土地了,2003年鬧非典時,村里頭一次實行了封閉管理,及至2006年,村委會一致決定對這個占地不足0.8平方公里的村子,進行完全封閉式管理。

  “2003年後,北京每逢有大活動,如奧運、兩會、60周年大慶等,村子就會封閉管理,比如奧運期間頭三個月,外人根本進不來”,大生莊村民杜伯說,正是2006年村子封閉管理前後,村里開始不斷湧入大量的外來流動人口,200多名村民們也早都洗腳上田,專靠出租房屋為生。

  現在,如果不是高高矗立在村外的村名提醒,人們很容易將這些有著電動格栅門的村莊,與那些同樣封閉起來的單位大院、學校甚至商品住宅小區混成一體。而這些位於城鄉接合部的村莊,其實也早非傳統意義的田園村莊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