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放棄朝鮮還為時尚早

http://www.CRNTT.com   2010-06-17 08:51:55  


 
朝鮮半島困局的破解之道在中美互信
  
  自二戰開始,美國就實行“歐洲第一”的全球戰略。出於遏制蘇聯的需要,這個戰略一直在整個冷戰時期延續。隨著中國在冷戰後的崛起,美國在東亞地區擁有越來越大的戰略利益。東亞地區有逐漸取代歐洲成為美國全球戰略首要之地的可能。

  遏制和防範中國崛起對美國霸權的挑戰是冷戰後美國東亞戰略的核心目標和任務。隨著參與世界經濟的程度不斷加深,中國對世界經濟穩定和增長的作用也在不斷提升。中美兩國在經濟和金融領域的互相依賴性越來越強,在維護全球體系的和平與穩定上兩國也有共同的利益。一方面,美國對中國實行所謂“接觸”政策,督促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負責任的大國”,對美國實施“戰略再保證”,在解決一系列全球性政治經濟問題上,期待中國擔當美國所期望的相應角色。而在另一方面,美國不斷通過北約向中亞的滲透、構建所謂“亞洲小北約”,加強美國東亞雙邊同盟、對中國南海東海海域進行高強度的偵查和巡邏。這便是與“接觸”相平行的對華“遏制”政策。

  與“遏制”相比,以軍售為核心的美對台政策則令中國更加難以容忍,和西藏問題一道,美對台軍售被認為是對中國國家核心利益的侵犯。

  面對美國在戰略上的不信任和對國家利益的侵犯,中國必然要進行反制。對朝政策就是中國反制美國東亞戰略的一個重要支柱。對中國來說,朝鮮發展核武器以及任何對東北亞安全構成挑戰的政策都違反其支持朝鮮的本意和利益,但鑒於相關方關系的複雜性,在很大程度上這又是中國支持朝鮮反制美國所必須付出的一個代價。

  正如很多人所說到的,特殊的政權性質、核訛詐以及反複無常的對外政策都讓支持朝鮮的中國損害了其“負責任大國”的國際形象,也讓國際社會對中國影響朝鮮的能力產生懷疑。擁有核武器的朝鮮對中國國家安全帶來的嚴重影響,朝鮮作為中國東北部戰略緩衝帶在核戰爭時代不斷降低的作用等都使人認為,中國支持朝鮮似乎得不償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