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政府收入全球第二難掩財政窘境

http://www.CRNTT.com   2010-06-29 09:00:15  


  中評社北京6月29日訊/據報道,2010年,中國的財政收入有望達到8萬億,將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財政收入經濟體。此消息一出,卻引來各方輿論質疑。《青年時報》評論指出,一方面國家收入越來越多,另一方面民生欠賬窟窿無數,尤其在公共醫療、基礎教育、基本社保等“基礎民生”領域,財政投入依然不足。外加占勞動人口絕大多數的中低收入群體工薪長期偏低,數量龐大的“偽中產”和“夾心層”反覆籲請降低個稅稅負,如此情勢下,財政越增收,政府面臨道義壓力也越甚。《東方早報》的文章表示,問題的關鍵是,如果政府不將絕大部分收入用於民生和福利,則政府的收入顯然缺乏公平和正義的要素,對即將成為全球第二大財政大國的中國而言,這更具深刻而重大的現實意義。《珠江晚報》的評論更指出:政府不必急著為八萬億財政收入慶功,一些地方政府也不要因為超過了幾條小龍而沾沾自喜;國家真正的強大,並不在於GDP、財政收入那幾個數字,而是在於人民的幸福,因此,如何在制度設計上下功夫,還權於民,財政支出讓公眾作主,才是最為緊要的事情。以下是各報評論的詳細內容:

魯寧:中國政府收入全球第二難掩財政窘境

2010年06月28日08:25 青年時報 

  全年破8萬億元———這很可能是今年預算內政府財政收入的總額。這個數字是國稅總局官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公開披露的。由於《經濟觀察報》的報道內容比較扎實,8萬億元應該是靠譜的。

  判斷該報道靠譜,還有國統局公開數據作外圍引證:6月份數據尚未出爐,但今年前5個月,預算內財政收入已入賬35470億元,6月份即使只取前5個月平均入賬數,上半年總量也將達到43000億元。此外,前5個月國內多數省和計劃單列市已紛紛宣告提前一個多月完成上半年財政任務,各省增幅大多在30%左右。

  回顧歷史,2007年預算內財政收入曾比年初預算超收7000億元以上。今年全國兩會上,溫總理宣布的全年預算內財政目標是74000億元。按現有超收幅度和勢頭,2007年超收紀錄被刷新可能性極大。識者所知,預算內財政收入下半年入庫量多於上半年系一般規律,幾乎年年如此。全年若破8萬億元,中國將緊跟美國成為全球第二財政收入經濟體。“坐二追一”將成歷史“新刻度”。

  一方面國家收入越來越多,另一方面民生欠賬窟窿無數,尤其在公共醫療、基礎教育、基本社保等“基礎民生”領域,財政投入依然不足。外加占勞動人口絕大多數的中低收入群體工薪長期偏低,數量龐大的“偽中產”和“夾心層”反覆籲請降低個稅稅負,如此情勢下,財政越增收,政府面臨道義壓力也越甚。可以想見,新聞評論和網絡跟帖將圍繞上述悖論,形成新一波“抨擊潮”,弄得政府很難招架。

  “抨擊潮”不可避免,但口誅筆伐卻無濟於民生更快改善。以中美對比為例,就算中美位置對調,中國財政收入全球第一,中國民生仍將長期滯後於美國:其一,美國民生優厚依賴於“百年發達”之基礎;其二,美國人口乃中國1/4,人家花一塊錢中國得花四塊;其三,最根本,中國這60年,前30年折騰,真正發展也就30年時光。作為“追趕型發展中國家”,中國渾身上下都得花錢———就算財政盤子再放大一倍甚至數倍,政府面臨的依然是“八個油瓶七個蓋”。窘狀要想明顯改觀,非幾代人努力(作出犧牲)不可。

  問題無從回避,催促很有必要,抨擊批評也正常。但輿論不能只停留在牢騷層面,而須立足於對現實國情的充分認知。當前“公民表達”最該做的,是集中聲音推動政府盡快搭建公共財政制度體系、法制體系、支付體系和監督體系。只有“四大體系”框架基本成型了,政府財政預算中被浪費、揮霍、貪污、挪用、截留及“跑、冒、滴、漏”之司空見慣的腐敗現象,才能得到最大程度遏制和減少。“多”出來的資金投放於公共服務才能使民生改善快些更快些。反之,以發達國家財政用於公共服務的支出比來逼迫中國也該如此,除了幼稚就是過於天真爛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