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戈爾離婚與美國當代婚姻觀念

http://www.CRNTT.com   2010-07-01 12:54:29  


 
  針對這個問題,很多美國媒體都舉辦了專門的訪談和討論,有聽衆打電話進來質疑蒂珀的決定,強調夫妻應當忠實於結婚誓言、相愛終老,認為蒂珀是失敗的。但更多的人認為,雖然結婚時許下了相守至死的諾言,但時光流轉幾十年,最初許下承諾的兩個年輕人都已發生了巨變。什麼才是真正的忠實呢?是忠實於一個若幹年前許下的諾言、一種婚姻制度、還是內心真正的自己?蒂珀為了支持丈夫的事業,已經犧牲退讓了40年,在孩子長大之後,選擇在60歲的時候做回自己,夫妻兩人用一種互相尊重、平等的方式作出了分手的決定,這不僅不是失敗,而且值得尊重。美國國家公共電台的節目主持人甚至說,婚姻不能持久到一方離開人世,並不一定是壞事,也可以是好事。即使已經六十歲了,他們還有二十年甚至更多的時間,去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們應當為蒂珀的決定喝彩。不少公衆也通過廣播、推特、報紙向蒂珀表示了支持和祝福。

  安德魯.切林(Andrew J. Cherlin)是美國著名的社會學家,他的研究為美國社會對“戈爾離婚”的反應提供了很好的注解。他指出,在當代美國人的婚姻觀念中,主要有兩種強有力的價值觀在衝突博弈。一是基於宗教傳統之上對婚姻的堅守和信仰,二是後現代意義上基於個人自由對個人自我實現的衝動和渴望。隨著六七十年代女權主義的興起以及“嬰兒潮”時期出生的“我一代”(me generation)成為美國社會的主流,切林觀察到,主張個人實現的價值觀越來越占上風,女性的自我實現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即使是對婚姻和家庭形式高度推崇的基督教,也在逐步強調個人自我實現的重要性。一些有深厚宗教傳統的保守地區,近年來離婚率也在不斷攀升。例如阿肯色州,2004年甚至躍居全美最高。自我實現,正在成為當代美國人,無論男女,內心深處越來越強烈的需要。

  所以,當兩種價值觀糾結衝突,當婚姻壓抑自我,“離”還是“不離”,就不是問題。“離”,是個人主義至上的美國社會很自然要發出的聲音。而且,近年來,這種聲音正越來越大。

  聲音越來越大的原因在於,一些新的社會變化為婚姻生活帶來了新的景觀。現代社會,兩性關系趨向更加平等,人類平均壽命不斷延長,越來越多的人認同,現在的60歲,只相當於以前的40歲(Sixty is the new forty),還可以大有作為。這兩個變化,使中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女性的選擇機會大大增加。近十年來,美國的離婚率有小幅下降,但據美國退休人員協會(AARP)的統計,55歲以上的老年離婚率卻在逐年增長。而且,2/3的老年離婚都是由女性提出的。跟蹤調查還進一步表明,3/4的老年離婚者並不後悔,他們認為這是人生的正確選擇。無獨有偶,加拿大、英國、法國等發達國家關於離婚的統計數據也表明,類似的情況正在悄然發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