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金融脫媒成趨勢 商業銀行應對三大思路

http://www.CRNTT.com   2010-07-05 08:14:55  


 
  文章認為,在金融脫媒的大背景下,中國銀行業需要更新理念,加強中間業務創新,提升對大型企業綜合服務能力,逐漸降低對信貸業務的依賴等,多方面尋找解決之道。

  一是加快調整經營模式,著力解決好體制機制和人力資源兩大關鍵問題。商業銀行要成功應對金融脫媒,關鍵是在體制機制和人力資源兩方面採取實質性的舉措,使內部運作的體制機制能很好地適應金融脫媒背景下銀行轉型的需要,同時造就一支能在新形勢下成功進行市場競爭的人才隊伍。

  “金融脫媒”改變了銀行的資產結構,使銀行的無貸款客戶的比例大量增加,這就要求商業銀行必須轉變經營增長的方式。商業銀行應實施經營體制的創新,從以“部門銀行”為主向“流程銀行”轉型,實現高效運營服務與有機管理風險的統一,實現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從行政級別導向型向戰略導向、業績導向和技術導向型的轉型。

  二是調整現有客戶結構,大力發展零售客戶和中小企業客戶。目前,中資銀行的信貸集中度非常高,一旦大企業信貸市場萎縮,商業銀行貸款結構將發生很大變化。從國際經驗看,最後信貸市場將集中在中小企業和個人零售客戶,而不是現在的大企業。我們將來的信貸業務要逐步壓縮到中小企業和零售客戶;而對大企業的服務,將來發展以投行、企業風險管理業務為核心的固有業務。

  縱觀國內競爭態勢及未來發展趨勢,適時調整戰略發展定位,把握最佳調整階段和發展時機,進入高貢獻度的個人金融業務領域,實現個人金融業務突破性發展是國內商業銀行現實生存和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另外,具備一定規模、實力和潛力的中小企業,對銀行來講是優質客戶,通過高質量的金融服務贏得企業的信賴,鞏固銀企關係,取得雙贏效果。

  三是推進商業銀行金融服務產品創新。長期以來,國內銀行主要依靠貸款拉動經營規模的擴張,屬於一種典型的外延粗放型、高資本消耗、高風險積累的發展模式。近年來,銀行傳統發展模式的內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革:一是金融脫媒趨勢加快,優質企業的融資渠道日益多元化,銀行間競爭激烈,客戶選擇融資方式和融資渠道的餘地大大增強;二是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利差空間收窄,傳統盈利模式受到嚴峻挑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