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北大醫院教授熊卓為之死

http://www.CRNTT.com   2010-07-08 12:02:37  


 
致命死因了而未了

  熊卓為的病歷記錄“1月31日,心內科、心外科及阜外醫院會診”里,前來會診的阜外醫院專家分別是阜外醫院院長胡盛壽和副院長劉力生。胡盛壽是熊卓為的同學,被王建國1月31日淩晨請來參與搶救。

  這位見證熊卓為生命最後時刻的國內知名心腦血管專家,成為啓發王建國開始懷疑妻子之死並非“疾病自然轉歸”的關鍵人物。

  王建國稱胡盛壽從手術室里出來時說:“已經沒救了,節哀吧。”胡盛壽接下來的話讓王建國頓感震驚:“他(胡盛壽)說有幾道關卡,其中任何一道如果堵住了都不會死。”

  王建國在妻子去世後,與胡盛壽通了一個電話,將胡盛壽對於妻子死亡原因的判斷錄在了手機上。“給她做完手術以後,術後的常規處理有問題,沒有給她抗凝治療,明明一個高凝狀態,做骨科手術長期臥床,不給她吃抗凝藥,這是直接導致她肺栓塞形成的原因,搶救的過程當中,又使用非醫療人員進行搶救,導致搶救失敗。”

  是否應進行抗凝治療一度成為後來當事雙方爭辯的焦點之一。雙方均各自援引國內外文獻進行說明。

  在法院終審時,來自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邱貴興出具的答複表示:脊柱外科手術是否使用常規藥物抗凝,國內外尚未達成共識。
  
  北大醫院對於熊卓為的死因聲明稱:“熊卓為老師死於名叫急性肺栓塞的術後並發症,絕不是醫生‘救死的’,更不是三個‘毛孩子’救死的!熊卓為老師的去世與三名年輕醫生在上級醫師的指導下積極參與搶救活動無關!這種並發症來得非常凶險、難以預測,其診治仍是一個世界級醫學難題,絕不是像王建國所言‘把那個肺栓一取掉她根本不會死’這般容易!”

  王建國表示:“如果說抗凝可以爭論,但術後必須觀察、監控、檢查,排查,預防,發現肺栓塞狀況及時處理等這麼多道原本可以留住我太太生命的關卡卻無可爭論。”

  一審中,中國政法大學法庭科學技術鑒定研究所受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委托,對北大醫院在熊卓為診療行為是否存在過錯,若存在過錯,該過錯與熊卓為死亡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等問題,進行了司法鑒定。

  一審及終審法院均采信了這份司法鑒定意見書。

  該司法鑒定結論稱,北大醫院醫療過失造成熊卓為死亡,兩者之間存在因果關聯。

  北大醫院存在的醫療過失表現為:北大醫院對被手術前的熊卓為採取手術治療的適應症存在質疑;同時對圍手術期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認識不足,存在監測、預防及治療方面的缺陷,未能及早發現深靜脈血栓形成;在出現肺動脈栓塞時,亦未能及時發現並有效處理、致使病情進一步加重,同時搶救過程中出現心臟和肝臟破裂。

  北大醫院對鑒定結果表示異議。在其對熊卓為死因的聲明中,特別指出“有效的心外按壓極可能導致肋骨骨折,進而傷及臨近臟器”。

  王建國稱搶救當晚其在現場看到,在熊卓為最初的心肺複蘇搶救中,為妻子做心外按壓的,正是當時尚未取得執業醫師證的於崢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