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朝鮮強硬 添不穩定因素

http://www.CRNTT.com   2010-07-05 11:05:33  


金正日全家福
  中評社香港7月5日訊/“在“天安”艦事件尚未了結而反應稍見平靜之際,朝鮮突然又主動擺出強硬姿態,不免令世人感到詫異,這仍然是“不按常理出牌”。朝鮮的這些強硬姿態,令東北亞局勢的緊張程度升級,並且在緊張局勢中增添了許多不確定因素。”《大公報》今天登出李幼岐的文章“朝鮮強硬添不穩定因素”

  朝鮮近期接連多次擺出強硬姿態,包括在西海海域軍事演習、向美國提出六十五萬億美元(約合五百零五萬億港元)的索償、揚言要以“新的先進方法”對付韓美兩國,又稱會“加強核遏制力”以應對美國的“敵視政策和軍事威脅”。朝鮮方面沒有進一步解釋“新的先進方法”是何內容,但外界推測有可能是新一輪的核試,因為朝鮮四月中旬曾宣布已成功掌握核聚變反應技術。朝鮮的這些強硬姿態,令東北亞局勢的緊張程度升級,並且在緊張局勢中增添了許多不確定因素。

          朝美關係惡化

  在“天安”艦事件尚未了結而反應稍見平靜之際,朝鮮突然又主動擺出強硬姿態,不免令世人感到詫異,甚至使人驚愕,原因究竟何在?從朝鮮的一貫作風看,這仍然是“不按常理出牌”,行事飄忽、喜怒無常、外交計謀多端、困局中尋求自我表現的“怪招”。從內外環境及自身需要的角度說,有兩項推論值得各方注意:一是為了紀念“六二五”朝鮮戰爭六十周年,朝鮮根據“傳統”必然要對美國和韓國“強硬”一下,以明其志。客觀上則證明,近期的朝美關係和朝韓關係,不但沒有改善,反而是後退了,甚至是惡化了。這無疑與朝鮮小型潛艇用魚雷擊沉韓國警戒艦“天安”號也有莫大的關係。剛在加拿大多倫多結束的八國集團(G8)峰會,就發表聲明,譴責朝鮮炸沉韓國“天安”艦。朝鮮在國際社會中的孤立和被孤立,也不難由此可見。

  另一項重要推論是:朝鮮金正日政權近時緊鑼密鼓在安排其第三子金正銀接班。朝鮮政權的“父傳子、子傳孫”,始自開國領袖金日成。由於朝鮮並非“王權”封建國家,也不是歐洲部分地區的“君主立憲”式國家,並且在國號中標明是“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這種政權“父傳子”的方式,不但令人有“奇哉怪也”之感,而且在國際上引起不少非議。不過,這種“傳位”方式畢竟是朝鮮內政,只要朝鮮上上下下接受(無論自願接受或被迫接受),不幹他人的事。但“父傳子”的接班方式不易服人,所以必須配合一些重要的輔助措施,以保障接班順利無虞。

  金正日在一九九四年七月八日接班時已五十二歲,其時,他的才能和練歷可稱已成熟及完備,相信在他身邊也已經有了一套輔佐他管理國家的班子。換言之,在軍政兩大系統都有他的親信。況且,金日成當時雖已仙逝,但餘威猶在,足以庇護金正日渡過接班初期的艱難日子。儘管如此,金正日也要到一九九七年十月八日才正式接任勞動黨總書記。由於“國家主席”的名銜經修改憲法“永遠”留給了金日成,金正日擔任國防委員會委員長,“總體統領政治、軍事、經濟之國家最高職權”。換言之,金正日用了大約三年時間,說服或擺平了黨政軍系統內非親信分子,最終在實際上、法律上均成為朝鮮的“最高領導人”。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