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歷史機會 瞬間流失

http://www.CRNTT.com   2010-07-09 10:44:34  


立法院臨時會審查ECFA,爆發“立委”肢體衝突。
  中評社台北7月9日訊/“在台灣政治兩極化的今天,要政黨合作確實很困難,但是任由政治衝突的本能帶引,兩黨實在浪費了這次審議ECFA出現的契機。”《中國時報》今天登出吳典蓉的文章“流失的歷史機會”,文章內容如下:

  “立法院”又打架了。不過,審查ECFA本來就是“預知打架紀事”,以現在的朝野政治生態,“國會”不可能會有好的表現;重點是國民黨、民進黨要從ECFA的審查中得到什麼?

  現在的朝野關係,就有如世足賽中的西班牙隊對上德國隊,守得密不透風,絕不輕易讓對手得分。因此,面對“立法院”的審議,朝野可以說一開始都選擇了高調對抗的態度,認定對立才可能不失分。

  不過,從台灣解嚴後不過二十幾年的政治史來看,合作也可能讓政黨加分。例如,當年許信良夜奔敵營、和李登輝合作“修憲”的時刻,是民進黨政黨支持度最高的時候;而在第一次政黨輪替前,國民黨也藉著和民進黨合作,完成了多數的政治改革。

  近年來,兩岸政策已成為區別敵我的指標,朝野為ECFA激烈對抗,並不令人意外。只是,面對兩岸六十年來最重要的協議,兩黨之間其實曾出現靈光乍現的合作空間;當然,這個機會之窗一瞬間就消失了。

  在分歧的民意中,較多數民意傾向支持ECFA,但大多是要求配套、有條件的支持。執政部門對於利多的說明,大家視為理所當然,但要化解對弱勢產業衝擊、“主權”喪失的疑慮,執政黨卻需要在野黨的參與及監督,來增加自己的正當性。

  當然,國民黨必然疑慮,只要看到陸生議題就殺紅眼的民進黨,願意進行體制內的監督嗎?事實上,民進黨也許逢馬必反,但五都大選前在“立院”焦土抗爭,卻未必對他們有利。蔡英文召集的因應會議中,就要求“立委”加強政策辯論,黨中央甚至還為質詢“立委”集訓,就是要加強民進黨理性的形象。

  執政黨其實可在這樣的心理基礎上,找到理性審查ECFA的折衷點。設立“國會”兩岸事務監督小組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民進黨也許不願和馬英九合作,但“國會”監督天經地義,絕無妥協的問題,確實是一個很好的下台階。

  不令人意外的,朝野最後還是衝突了。民進黨不只是形象受損,對一個有心重返執政的政黨而言,無法和關係愈來愈密切的對岸,建立穩定的互動,或提出可實踐的論述,必然增加該黨未來重返執政的障礙。也許,民進黨的僵化,國民黨會認為對己有利,但國民黨也同樣失去化解民眾疑慮、增加更多支持者的機會。

  在台灣政治兩極化的今天,要政黨合作確實很困難,但是任由政治衝突的本能帶引,兩黨實在浪費了這次審議ECFA出現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