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北大在京擴招是制度倒退

http://www.CRNTT.com   2010-07-19 08:26:34  


 
高考改革何去何從

  當然,逐步降低本地錄取比例只是招生體制改革中相對簡單和消極的一種方式。如果省市的地域界限並非那麼重要,如果我們仍然希望在錄取過程中橫向比較不同省市的考生,那麼我們就需要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一個統一的衡量標准。這就是以往高考的功能,統一高考的目的正是為全國各地的高校招生提供統一的參考標准。不幸的是,近年來分省命題打破了統一考試體制,使考生的跨省衡量失去了統一依據。在統一命題時代,我們固然沒有適用統一標准;但是在分省命題時代,我們想這麼做也不可能了。自恢複高考以來,一晃三十年過去,不僅高校招生的計劃體制和地域歧視紋絲未動,而且就連實現地域平等的基礎———統一考試制度———也被“改”掉了;而沒有統一考試、沒有統一標准,又如何實現高等教育的機會平等呢?

  這將我們帶到了和招生體制相關的高考體制改革:憲法平等至少要求部屬高校在原則上按照統一標准錄取全國各地的考生,因而有必要在全國實行統一考試。有人說,統一高考有弊端,譬如同一張考卷不能充分體現地方特色,譬如一旦試題洩密,當今的網絡傳播很容易使危害範圍擴大到全國,釀成全國性的重大事件。這些弊端確實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是並非不可克服。譬如洩密問題不僅在中國,在哪個國家都存在;或許中國人多、地大、洩密影響深遠,但是同樣性質的問題在美國、印度、俄羅斯等大國也都存在,而這些國家為什麼沒有只是為了限制洩密範圍而實行地方化考試呢?如果借鑒吸取這些國家的經驗技術,防止洩密應該並非不可攻克的技術難題。

  至於地方特色,或許壓根就不是一個問題。我曾聽說自主命題好,因為湖南的作文命題可以考曾國藩了。諸如此類的“理由”能成立嗎?曾國藩難道只是一個湖南人嗎?難道北京、上海或任何其它省市的考生不也同樣應該了解這位對整個中國影響深遠的政治家,並寫出一篇像樣的作文嗎?難道中文的語詞、句法乃至英語、數理化也都有“地方特色”嗎?如果統一考試要防止地方偏向(譬如考一位純粹的地方人物),就需要在命題委員會的組成結構上下功夫,讓全國各省市的教育專家都有機會參與命題,讓高考這根“指揮棒”能顧及全國各地的教學特色和需求。有人說,全國教學計劃和內容不統一,不能強求各地為了統一考試都採用同樣的教材。問題是我看不到統一教學計劃本身有什麼不好,而如果高考是一種能力考試而非死記硬背,統一教學計劃並不要求統一教材。事實上,教學計劃不統一正是自主命題造成的結果,因而這種論點實際上是一種循環論證。

  還有人說,統一考試反而對教育不發達省市的考生不利,因為大城市的考生知識面寬而運用靈活,農村考生則不能適應靈活運用的考題。問題是這種說法和現行招生方案是自相矛盾的——— 如果要照顧山東、河南、四川、廣西等農村比例高的不發達省市,集中在大城市的各大名校應該降低對這些省市的錄取標准才對,而現在的招生方案恰恰對它們設置了最高的錄取門檻。兩者又如何自圓其說呢?我相信教育不發達地區所需要的並不是目前高考模式對它們的“照顧”,而是標准統一的考試和平等的錄取機會。

  總之,目前贊成自主命題的許多主張其實是經不起推敲的,而統一高考的弊端也並非像某些人宣傳得那麼誇張;不要忘記,自高考恢複以來,統一高考實施了25年之久,而其公正性並沒有受到嚴重質疑。關鍵在於,統一高考或許有弊端,但是這些弊端應該是可以克服的;相比之下,取消統一高考的弊端大得多,因為沒有統一的標准,就不可能改變目前無所不在的地域歧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